廣東省河源市金溝灣小學 (以下簡稱 “我?!保┦且凰菂^小學,生源比較復雜,約60%的學生來自于農村家庭。他們在祖父輩帶領下遷居在我校周邊地區,大多又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很大一部分家長認為只要學習好,其他方面都無所謂。家長與孩子間缺乏交流與溝通,忽視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孩子易形成內向性格。再加學習上的一些壓力,孩子心靈蒙上一層 “陰影”,存在承受不了失敗、害怕困難和挫折、經受不住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教育等一系列抗挫折能力低的現象。面對挫折時,學生有的選擇逃避,有的不知所措,有的驚慌不已,嚴重的甚至患上了心理疾病……而這些都妨礙著學生改正自身的不良習慣,阻礙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明確要求: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梢?,對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我們永遠不知道前面會有怎樣的攔路虎,也不知道會在何時跌倒,只有具備抵御挫折的能力,才能在自身調節下積極度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作為基礎學科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小學語文含有豐富的內容素材,具備人文性和工具性。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抗挫折的力量。
小學語文課文塑造了一個個特點鮮明、性格正直、充滿正能量的人物形象。以語文S版六年級課文為例,就有歷經重重困難的尼爾斯、冰天雪地里堅守崗位的哨兵、不怕困難阻撓的詹天佑、與大海搏斗的桑提亞哥、不怕風餐露宿的陸羽……這些都是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積極努力,通過自身力量戰勝困難的人物典范,他們正是值得小學生學習并從中獲取抗挫折力量的榜樣。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勝過于千言萬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人物事跡,深入認識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其精神品質,明白困難并不可怕,挫折是客觀存在的,要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和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除了課文里塑造的人物外,很多課文的作者本身就是勇于面對困難的強者,印證了那一句 “自古英雄多磨難”。比如 《秋天的懷念》的作者史鐵生,1972年21歲的他因病雙腿癱瘓,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他在輪椅上坐了三十多個年頭,雙腎功能衰竭,患上了尿毒癥,從1998年開始一直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即便這樣,他的著作仍一部部問世??梢哉f,在他的一生中,困難始終相隨,雖然他也曾自暴自棄,但在母親的鼓勵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后戰勝了困難,成為坐在輪椅上寫作的 “強者”。了解到這些事跡,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會被史鐵生的自強不息所打動,此時我們應該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對照自己,深入思考:我們遇到的挫折可能只是一場比賽的失敗、一次不及格的分數、一場同學間的誤會、一頓來自老師或家長的批評……這些挫折跟史鐵生的困難比較起來,只算是很小的挫折,我們應該坦然面對。史鐵生在那么大的挫折前都能 “屹立不倒” “重新站起”,我們有著健全的身軀,怎能在困難面前輕言放棄呢?我們要把他當成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上的榜樣,提醒自己:困難并不算什么!
“文以載道”,一篇篇內容生動、富含哲理與情感的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難得的素材。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我們要深入利用教材資源,將抗挫折教育適時滲入課文學習中去。在這些課文中,有一些是直面挫折的課文,比如 《詹天佑》 《老人與?!?。學習這些課文時,我們除了領會整篇課文的內容、語言、思想外,還可抓住文中具哲理性的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課文 《詹天佑》有這樣一段描寫: “塞外常??耧L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不管條件怎樣惡劣,詹天佑始終堅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我們可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發揮想象,一個在野外辛苦工作、直面挫折、不斷自我勉勵的詹天佑形象躍然于紙上。
《老人與?!分幸灿幸痪浼钊诵摹⒔o人勇氣的話: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边@句話是老人桑提亞哥的內心獨白,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老人的內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生的使命是奮斗,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人生下來雖要面臨種種自然與社會的挑戰、困難,也許這些困難和挑戰強大到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遠是勝利者。
語文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的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抗挫折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而應拓展到課堂之外,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才能廣泛、持久、深入地開展下去。
我們可以開展搜集名言警句的活動。一句句閃爍著真理的光芒,體現豐富的哲理和實踐經驗的話,令人回味無窮。學生在抄錄、朗讀、交流的時候,既啟發了智慧,又增強抗挫折的意識。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社會調查、知識競賽、演講、辯論會、課本劇表演、周記交流、生存考驗活動等等,學生在活動中經過自己的努力,經受失敗,感受成功。這不僅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還磨煉學生的意志,提高其抗挫折能力。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積極評價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出不足,幫助改正;遭遇失敗,引導站立;面對成功,享受喜悅但戒驕戒躁……這樣的過程能讓學生最直觀地面對困難,積累抗挫折經驗,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
語文學科就是這樣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我們可以通過感悟鮮明的人物形象,解讀作者獨特的情懷,受到啟示和教育。我們還可以于課堂之外開展多彩的大課堂活動,這在形成一個人的品格底蘊,樹立責任感,培養抗挫折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當然,我們也不可以本末倒置,將語文課上成心理健康輔導課,我們一定要把握住這個尺度,將抗挫折能力的培養適時滲透于語文學科學習中。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和堅持,讓學生笑對生活的風霜雨雪,積極面對挫折,感受生活的美麗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高靚.抗挫折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吃苦[J].少年兒童研究,2012,(1).
[2]徐艷.寶劍鋒從磨礪出——以挫折教育砥礪學生健康成長[J].教育藝術,2016,(5).
[3]邊和平.挫折教育學[M].江蘇: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