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蒙古族幼兒園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在民族幼兒園的教育過程中,環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環境是第三位老師。因此,必須要為幼兒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把民族文化的精品滲透進去,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圍,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首先,裝飾具有民族性的教室環境。學校可以采集關于民族文化方面的裝飾材料或者字畫,可以把一些民族工藝品擺到窗臺等位置,對幼兒園教室進行布置,喚起幼兒的民族情感,從而讓幼兒在無聲無息中提升對民族的情感。其次,引導學生搜集各種民族素材。可以加強老師、家長、學生的相互溝通,一起搜集少數民族的各種素材,為幼兒提供多彩的民族材料。比如,可以組織舉辦“民族手工作品展”,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營造良好的民族氛圍。再次,創設多樣化的少數民族環境。幼兒老師應該大膽創新,創設多樣化的少數民族活動,爭取對幼兒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充分發揮具有民族特色的育人作用。[1]
要對一個民族進行深入的了解,首先應該對這個民族的各種風俗習慣進行認識,通過風俗的學習和引入,真正探尋多樣化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民族文化資源的引導下,幼兒就能夠更好、更全面的對民族文化、民族特點進行認識,強化對民族的認可。首先,以傳統節日作為民族文化教育資源。比如,老師可以引導幼兒圍繞少數民族節日開展主體教育活動,可以采取班會的形式,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開展教育活動,在熱烈的氛圍中強化對民族的認可。其次,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活動。比如,可以進行體現民族特色的活動,潑水節、溜冰比賽等,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同時也能夠讓幼兒對民族文化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再次,開展民族文化藝術活動,比如,引導幼兒進行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表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民族引導。[2]
在幼兒民族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整理、篩選具有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是幼兒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具體的幼兒工作中,我們應該仔細研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等文件,細細領會文件精神,綜合考慮社會和時代對幼兒的成長,因材施教。首先,不斷積累課程資源。幼兒園老師應該以搜集民族材料為基礎,通過報紙、書籍、網絡等途徑,豐富民族資料,為課程資源的整合奠定重要的基礎。其次,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民族文化的內容。在網絡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幼兒園老師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程內容,尤其是PPT,可以采用視頻、音頻、圖片的形式展示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讓幼兒在課堂中真正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再次,加強老師之間的課程資源交流。老師們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和交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盡量讓課堂的內容富有更加深厚的民族特色,真正做到以主題內容為基準,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特點豐富民族傳統文化,這樣不僅對民族教育內容進行了豐富,同時也保證了傳統文化的學習質量。[3]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力量源泉和深厚根基,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呢,強化對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弘揚民族文化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工程,首先,對幼兒進行文化的教育和引導,老師應該把好的民族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形成好的共識,深化對少數民族文化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的教育和宣傳。其次,強化對民族文化品牌的培養。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必須要以此為基礎,強化對民族文化品牌的培養,策劃經典的項目,整合經典的資源,打造經典的文化品牌。再次,要進一步強化民族文化的陣地建設,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需要加大陣地建設,需要政府的引領和支持,積極動員人員參與,不斷強化人才技術支撐,為弘揚優秀文化提供必要的準備。[4~6]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而幼兒期是培養民族性的關鍵時期。為了讓幼兒充分接受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全方位的欣賞、領略民族傳統文化,以培養民族情感,我們將民族傳統文化與幼兒園的課程有機整合,寓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豐富教育內容,促 進全面發展。我們應該齊心協力,不斷強化對幼兒的民族文化引導,從小培養孩子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