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在國際交流和對外溝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使英語教學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科技及對外交往的需要,是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思維導圖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提出的,它通過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的繪制,將大腦中的思維過程外化為可視的圖畫,以幫助學生記憶、理解和背誦英語知識點。
實踐證明,將思維導圖引入高中英語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而推動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知識表征工具,符合大腦記憶和接受的規則。筆者認為,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英語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優勢:
1.有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英語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所要教授的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繪制出來,簡明扼要地將主要概念和原理呈現出來,使教師從整體上把握相關概念間的聯系。
例如,在進行動詞語法的講解時,便可使用思維導圖進行發散性思維,將動詞作為中心向四周發展、擴散,延伸出有關動詞的相關知識點:動詞的分類、用法、作用、是否接賓語,等等。然后,再沿著不同的知識點深入展開,不斷擴展。另外,思維導圖還能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過程,真正做到在關注課堂整體的同時,也能照顧到個體,針對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對癥下藥。
2.思維導圖符合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是英語課堂的主體,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有效開展英語教學的關鍵。高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強,他們開始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問題的探究意識也逐步增強。同時,高中學生的自覺性與自律性相對初中階段有所提高,他們能夠根據教學要求自覺地進行學習。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高中學生的這些學習特點,提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通過精煉的文字和簡單的圖畫將學習重點畫出來,由此,既節省了時間,還提高了大腦的注意力,并有助于改善對所學知識記憶和理解的效果。
另外,思維導圖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有機聯系,是學生進行復習的有力工具。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遺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規律,因此,時常回顧所學知識,勤于復習,就能有效提升記憶效果。思維導圖通過建立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將分散、孤立的各個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網,形成一個簡明的知識結構框架,將知識結構化、系統化和網絡化,有利于學生思維發散性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因此,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英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推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
3.能夠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英語課堂是由師生間、生生間的多維互動共同構成的,而利用思維導圖能夠促進師生間自由、開放的課堂討論與交流,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是異質的個體,就可能對某一知識點有不同的理解。實踐證明,小組成員利用思維導圖,彼此進行溝通與協商,能夠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和反思,不斷完善和擴展自身的認知水平,培養小組成員的批判性思維。這一互動教學方式能夠利用學生小組成員的“頭腦風暴”,提高學生的反應和思維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1.課前準備階段。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較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難度也隨之增加,因此,課前預習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課前準備階段,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構建有關新課內容的思維導圖知識框架。學生在進行新課內容和新知識點的整理時,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清晰地將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展現出來,同時,學生還可以在重難點部分進行重點標記,在課堂教學時有針對性地聽講,加深理解,從而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此外,思維導圖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學前預習,從而更迅速地發現問題,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課堂教學階段。第一,利用思維導圖做隨堂筆記。由于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更為豐富,知識點更加密集,而課堂時間有限,因此,學生必須快速地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記錄下來。思維導圖便成為學生進行隨堂筆記的有效工具,能夠避免學生因書寫大量文字而無法認真聽講,這樣一堂課下來,留下的只有筆記,而對教師講解的內容卻毫無印象,回頭翻看筆記卻又無法理解,造成學習的惡性循環,以致最終對英語學習喪失信心。而通過思維導圖做筆記,則能夠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使之緊隨教師的思路,提升課堂聽課的效果。
由此可見,利用思維導圖能夠使筆記層次更清晰生動,通過關鍵詞能更加快速地定位所學的核心知識點,從而加強理解和記憶。
第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小組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英語教學中較為常見的學習方式,能夠利用集體的智慧對知識進行擴展和探索,達到彼此交流思想成果,實現知識創新的目的。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將小組討論所得出的新思想、新觀點記錄下來,并沿著這一線索繼續展開交流和討論,從而保證學習目標的準確性。但在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容易產生不同意見,需要經過多重的思維碰撞才能得出最后結論,是一個討論—修改—再討論—再修改的循環過程。
因此,筆者認為,教學應遵循以下步驟:首先,每個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自行解決問題,并將問題解決的過程和結果通過思維導圖呈現出來。其次,小組成員間互相交流觀點和問題,共同繪制小組內部的思維導圖。最后,各小組在班級內進行討論成果的展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集體討論交流,完成最終的思維導圖,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3.課后復習、反思階段。第一,學生課后復習。思維導圖不僅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上學習的重要輔助工具,而且對學生進行課后復習也有重要作用。復習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梳理、再學習、再記憶的過程,需要在掌握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梳理和記憶,建立起適合個體的、系統的知識框架。由此,通過思維導圖,使學生從死記硬背的復習模式中解脫出來,快速定位自己已經淡忘的知識點,從而邊思考、邊認知、邊記憶。
此外,學生還可以在復習的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及時調整,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和新問題,為日后查閱、反思所學內容提供可借鑒的清晰思路。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完善課堂上創作的思維導圖,深入挖掘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并且可以在教室內專門開辟出用于交流、展示思維導圖的板塊,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思維成果的空間,學生間可以彼此相互交流,從而啟發其積極思考和進行創新性思維。 第二,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需要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反思和梳理,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學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由此,根據總結出的問題進一步改進教學效果和教學實踐,進而不斷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并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查看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能及時、快速地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和問題解決的過程,教師再認真研究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導圖,依據思維導圖中所反映出的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癥結,才能對癥下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對于學生在思維導圖中所表現出的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研究。教師只有在教學后進行總結和反思,才能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英語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當前大力倡導素質教育,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的背景下,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教學能夠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更多適應當前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