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生物化學》是高職藥學類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基礎課,面向藥學院大一學生。《生物化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為重要的公共基礎課之一,其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都很明顯[1]。一方面,隨著近三十年爆炸式的增長,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得以飛速發展,使得該課程成為公認難學的課程。另一方面其實用性強,與臨床乃至日常生活相結合案例很多,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而高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自主學習能力普遍不強,這樣更加大了學習難度。因此,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以及學生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生物化學教學工作者應更注重選擇教學案例,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手段以提高課堂趣味性和學生的興趣,聯系后續專業課程以及嵌入職業核心技能培訓,這些將為教學資源庫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生物化學作為交叉學科,其前導課程包括無機、有機,也包括解剖生理和微生物免疫等;其為后續藥理等課程的學習提供基礎。值得指出的是,雖然生物化學是門基礎課,但也對藥學服務職業技能的培養有直接幫助。具體來說生物化學對藥學服務崗位典型工作任務之一——藥學咨詢服務中部分技能提供直接的理論支持。經解析,具體為重點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代謝過程,能解釋常見的遺傳病機制;掌握常見臨床生化指標,具備生化實驗基本技能,運用生化基礎理論知識在分子水平上探討病因和發病機制。簡而言之:本課程旨在為后續課程學習提供基礎,為藥學服務能力培養提供支持,更為學生未來多樣性、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以及學生情況,我們會更側重實用部分。因此,在教學內容選取遵循以下原則:把握基本理論,適當降低難度;強調醫藥相關案例分析;注重前后課程聯系;對接職業能力培養;選擇性介紹科研熱點。
生物化學課程是圍繞著四類生物大分子來闡述。理論課依循主體知識脈絡分為四大部分;各篇章的組成各具特點:靜態篇是由小到大來闡述四大類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動態篇及物質代謝,這也是重點和難點較集中的部分,需要緊扣物質、能量、信息的流轉,來闡述四類生物大分子在體內的合成與分解;分子生物學篇圍繞著中心法則,來講述遺傳信息從DNA流向RNA,進而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及其涉及的基因調控機制;專題篇講述藥物代謝等醫藥相關的生化專題[2]。
根據藥學服務崗位要求和專業技能抽查項目,開發了一些拓展訓練項目,如維生素類藥物的合理應用、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及健康指導、甲亢的臨床表現及健康指導、高脂血癥的分類及健康指導、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藥動學改變、臨床生化檢測項目的認識等等,這些拓展項目可以相應嵌入維生素與無機元素、糖代謝、生物氧化、脂類代謝、物質代謝的聯系與調節以及肝膽生化等章節的課堂教學當中。
本課程主要采用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以講授法、討論法、自學法為主。教學手段上,理論教學以多媒體課件+講授+討論為主;網絡課堂+記錄片+仿真軟件為輔。值得指出的是網絡為生化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資源,大量資源需要認真甄別,巧妙應用。
下面以重點章節—糖代謝為例,來看看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糖代謝可分為三部分內容:概論、中間代謝以及血糖調節和糖代謝紊亂。概論部分,先講糖的結構與功能,此處可以聯系前導課有機化學,以及后續課程營養學的相關知識點;然后用圖例和動圖講授糖的消化吸收。中間代謝部分為本章主體,這里需打破教材次序,將血糖的來路和去路提前介紹,目的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間代謝過程時始終貫穿血糖平衡的概念,實際上中間代謝各途徑即包含在血糖三條來路四條去路中。以環環相扣的問題推進教學,逐條講授糖代謝途徑。此部分內容繁雜難懂,因此需要適時巧妙地總結歸納、強調重點難點。血糖調節和糖代謝紊亂部分,因血糖調節基本內容已在中間代謝部分有所交代,此處主要是總結歸納,同時采用案例法,引導學生討論熱播電視劇中的常識錯誤,復習糖原相關知識點,以及血糖調節及其生理意義,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印象。受課時限制,除了課堂講授外,還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課后自行觀看BBC記錄片《糖脂大戰》,同時提交以糖代謝紊亂或科學減肥相關的書面分析報告。另外,還增設拓展訓練,與職業技能培養關聯。
生物化學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基礎知識筆試、技能考核和平時操作考核,三部分分別占比為40%,40%以及20%,其中技能考核包括實驗操作和與藥學服務技能相關拓展內容的考核(占分比分別為15%和25%),平時考核由考勤、作業組成。考核內容以考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主;注重醫藥相關知識點的考查;增加職業技能實操考核。
綜上所述,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特色與創新主要體現在:①注重關聯職業能力培養;②注重案例開發,案例是理論與實際聯系的橋梁,因此,我一直致力于案例的開發,例如臨床生化檢測項目可覆蓋生化的多個方面,同時讀懂化驗單也是藥學服務崗位的必備技能[3]。③視覺化設計,將枯燥抽象的文字轉變成圖例,乃至動圖,能抓住學生眼球,幫助學生形象記憶知識要點。通過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才能使生物化學教學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