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 山東青島 26606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社會輿論評價對高校發展情況的影響正在不斷增強,因此近年來由各大民間機構所發布的“高校排名榜”在媒體上一經出現,便迅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議論。不可否認,高校排名的存在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其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催生高校生成自我審視和自我完善的內生激勵動因,從而加快學校發展,但同時高校排名也存在著一些飽受爭議的問題,其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斷受到人們質疑。因此本文將對我國高校排名興起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嘗試為其找到一條合理健康的發展之路。[1]
眾所周知,良好的形象和優質的口碑作為無形存在的資源優勢能夠為高校帶來客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同時它也是高校對外展示競爭實力、擴大知名度的最直接有效方式之一。而在高校良好形象樹立的過程中,影響程度最深最廣的因素無疑就屬高校排名了,一個具有優勢的排名次序往往會被學生家長看作是一個學校內在聲譽、素質和競爭實力的最真實貼切反映,因此,各大高校尤其是那些知名度本就不高的院校,近些年對排名榜的重視便愈發加強,這就為高校排名的興起提供了強大助力。[2]
首先是對學生擇校的影響。每年高考結束前后,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大學排行榜紛紛出臺,一些大學便會以自己排名靠前的優勢作為金字招牌來招攬優秀生源,同時很多家長和學生也喜歡將一部份擇校時的考量放高校排名榜上,認為這個排名榜就是對一所學校真實水平的直觀反映,因此高校排名便逐漸成為了學生擇校時一個很有價值的參考工具。其次是對學生就業的影響。目前不少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素質等水平的初步判斷仍然比較依賴于他們畢業院校的層次情況,所以從一所排名靠前、相應社會認可度也高的院校畢業的學生,其在就業時便會具有一個很大的先天優勢。因此正因為高校排名對學生擇校和就業情況具有重要影響,其才會逐漸興起并得到快速發展。[3]
高校排名對院校本身社會聲譽和社會地位的影響如今已被實踐所證明,因此這也造成了學校的教師待遇、就業渠道和教育經費等所有需要有社會贊助和政府支持才能獲取的資源都處于高校排名的影響范圍之內,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一旦某所高校在排名榜上的名次有所提升,那么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國家支持、企業捐贈的增加和社會地位、民眾認同感的增長,而這最終都會極大的增強學校對各種資源的獲取能力與獲取速度。因此面對如此豐厚的回報,高校排名能受到各方重視并得以快速興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們想要增強高校排名的公信力與影響力,建議仍繼續實行高校排名由非官方組織來承擔的做法,即將高校的質量評估工作從政府職能部門中徹底剝離出來,將其交由非政府的第三方組織來獨立承擔,政府只對其進行必要的監管與規范以保障其正常運行,努力形成一個統一、權威且獨立的第三方質量評價制度,防止政府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現象的發生,從而真正實現管辦評三者的相互分離,以此來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在高校排名的評價體系中,指標和權重的設置可以說是其最為核心的要素,在數據來源都相對真實情況下其對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有效性具有決定意義。所以我們要盡快研究和制定高校排名評價指標的行業標準與行業規范,要始終堅持以大學職能的正確定位為基本維度開展質評工作,在設計評價體系時要有針對性的側重那些考察高校科研水平、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指標的權重,特別是要把高校改善教育教學質量和強化人才培養建設等工作作為評價中的重中之重,以促使高校把更多資源投向學生培養方面上來,并以此重塑學校“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能,從而使我們的質評工作更加符合我國高校發展的總體要求與實際情況。
當前我們大多數的高校排名都未能明確區分層次,這就導致了不同類型學校之間缺乏可對比性。因此在未來高校排名的發展中,可以首先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大學進行分類,如“雙一流”等重點大學為一類,一般本科院校為一類,其他專科學校為一類,然后在排名結果中同時公布學校在各個類別層次中的排名,讓分處不同層次的學校都能找到自己在同類同層院校中的定位,這不僅為高校找準努力方向提供了準確參考,也相應的增加了排名結果的信度與效度。
面對高校排名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政府部門要改變原先放任默許的態度,首先要幫助眾多排名發布機構制定一個詳細的行業準入規范和準入標準,對這項教育產業進行一定的約束與監管;其次要盡快督促高校加大信息與資源的公開力度,對一些學校基本信息要建立一個長期的發布制度和公布方式,讓排名機構與考生家長都能有一個穩定權威的信息收集渠道。從而通過發揮好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得以彌補市場失靈所造成的缺陷與不足。
高校排名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應運而生,可以說它見證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幾十年來發展壯大的過程。時至今日,高校排名可以充分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與數字化浪潮的東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和新需求做出積極的調整與改變,努力取得更好成績,從而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不斷添磚加瓦,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