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綠地 羅蟾卿
(1.紅河衛生職業學院 云南紅河州 661100 2.紅河州疾控中心 云南紅河州 661100)
臨床檢驗基礎是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涉及到的內容是臨床檢驗實踐中最常用、最基礎的檢驗項目,掌握其基本技能對于臨床檢驗工作者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強化技能實訓,以能實現高職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此本文就實際臨床檢驗基礎課程的實訓教學作改革研究。[1]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適應各級醫療衛生部門臨床檢驗工作需要的高素質實用型醫學檢驗人才。即主要是培養面向基層的實用性高等技術人才,要求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操作熟練。因此,在實際臨床檢驗基礎課程教學中應重視實訓教學。我們結合本學院的教學資源與條件,對臨床檢驗基礎課程的實訓課進行了調整,加重實訓課比例,以更好地推動教學。讓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課時比例達到1:1。特別是一些闡述技術性的內容放在實訓課上進行教學,與具體操作相結合,利于掌握。在實訓內容安排上,還密切結合臨床,既強調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又重視基礎和常規技術的掌握,使學生在得到全面訓練和發展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2]
主要把實訓內容重新分類整理,編成不同的模塊進行教學。具體把臨床檢驗基礎課程的實訓分為標本采集、形態學檢驗和常規檢驗。標本采集按臨床常見標本分為:模塊一血液標本采集(靜脈血、動脈血、末梢血)、模塊二尿液標本采集、模塊三糞便標本采集、模塊四常見分泌物、體液標本采集(精液、白帶、前列腺液)、模塊五其他體液分泌物標本采集。形態學檢驗主要是常見有形成分檢驗,有:模塊一外周血液、模塊二尿液、模塊三糞便和其他體液、分泌物。常規檢驗按臨床常見標本分為:模塊一血液常規檢驗、模塊二尿液常規檢驗、模塊三糞便常規檢驗、模塊四常見分泌物、體液常規檢驗(精液、前列腺液、白帶常規檢驗)、模塊五其他體液分泌物常規檢驗。[3]
每個模塊里按內容或方法不同又具體分出不同的實訓。如糞便常規檢驗里有:實訓一糞便一般性狀檢驗、實訓二糞便隱血試驗(單克隆抗體膠體金試帶法)、實訓三糞便隱血試驗(鄰聯甲苯胺法)。然后每個實訓內容用表格整理出相應的實訓標準、實訓準備、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的內容。每個實訓制定出詳細的考核標準,實訓報告要求(實訓目標、實訓準備、實訓簡要操作、實訓質控分析)。在實訓教學中,每次實訓完都要提交實訓報告,并接著考核實訓。
傳統的實訓教學經常是老師講解、示例,學生照做,學生往往缺乏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改革后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每次實訓前先學生分小組自己討論分析設計實訓,寫出實訓方案與步驟,然后老師提問指導,再實訓操作、分析結果,在實訓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
為提高實訓的效果,我們還不斷豐富教學活動。如相互對比評價實訓結果,即同一次實訓,讓學生分組用不同的方法檢驗同一份標本,然后相互對比分析不同檢測方法的結果,評價各方法的優缺點等。結合臨床實際病例,經常提供病例標本給學生們實訓,讓學生根據實訓結果對病例進行分析,提高學習興趣。并定期安排學生去本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見習,讓學生對臨床實驗室的環境布局、臨床檢驗工作流程和質控要求有具體的了解和感受,使實訓教學情景化。[4]
在實訓中每一步都嚴格按照制定細化的標準進行規范操作,學生之間相互指正監督。然后定期考核,主要考核學生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訓,在操作過程中是否嚴格按標準規范操作。而且在考核中老師可以設置一些迷惑學生的條件與操作細節以考驗學生(如取液時多種刻度吸管選擇),同時除了老師監考,還有多個學生做評委,最后根據學生過程中操作情況與測定結果、學生評委的點評給出成績。通過經常性的考核,能發現并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規范操作,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5]
對于臨床檢驗基礎的基本技能,如標本采集、顯微鏡的操作、血涂片的制備與染色等,通常是臨床檢驗工作中最基礎最常用的技術。學生更應熟練操作。所以在實訓教學中須突出基本技能的訓練,多安排基本技能實訓時間和考核次數,反復強化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臨床檢驗基本功,讓學生可以更加熟練、牢固的操作基本技能。
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改革臨床檢驗基礎課程的實訓教學,是為了適應現代高職醫學教育的目標,培養更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通過在本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臨床檢驗基礎實訓教學改革實踐,使發現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也得到了學生廣泛的歡迎,和同行的高度評價、認可。不僅激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性,還提高了學生的實訓技能及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總之,為了跟上檢驗醫學快速發展的步伐,提高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臨床檢驗技能,我們仍需在今后的實訓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革創新,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