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寶民小學 廣東深圳 518000)
高效課堂是一種新型課堂,是一種具有自主性和高效性的課堂。新課改的全面推行,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既是學校、教師教育活動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高效掌握教學內容的保障。
高效,指效能高的,基本解釋是效率高的。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務,而且質量與其他人一樣或者更好。高效課堂,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后,與舊課程標準的最大區別,要求要是須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個體差異等,設計的每一節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環節,能讓每一位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感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到其中的快樂,達到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1]
以班杜拉為代表的社會認知學派強調了學習者的動力系統及心理因素,將自主學習分成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反應三個子過程。強調自我效能和榜樣的示范作用。以齊曼教授為首的一批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學生在元認知、動機、行為三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
具體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方面,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文匯中學的“自然分材”模式、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影響較大;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方面,魏本亞的《走進高中新課改》、吳效鋒的《新課程高效率教學》、李炳亭的《高效課堂22條》等的研究更加注重教學實踐的豐富性。
導學案的側重點在于“導”,在提倡自主學習的高效課堂中,學法指導是關鍵。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人以漁,惠其一世,學法指導是學生學習的指路燈。導學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學習任務,合作學習、小組展示,布置作業、課外延伸等。教師在備課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導學案的設計有如下幾點要求:一、教師應建立教學語境意識,精研教材;二、教師應依據所設立的教學目標,講課文的重難點設計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檢測題或拓展思考題;三、設計的有效問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充分體現等級性與梯度性,盡量讓優良中差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29課寓言《扁鵲治病》這一課時,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實現高效課堂,教師必須做好課前導學案設計。學生對寓言故事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對于扁鵲、蔡桓公這樣的歷史人物缺少深入了解,理解起來不是很順暢,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有點難度。所以我在設計導學案時就將“在朗讀中想象人物的神情,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點”作為教學重點,通過抓住文中扁鵲三次拜見蔡桓公,還有一次是與蔡桓公的手下對話,分角色反復朗讀其對話,在讀中自然而然地揣摩他們的心理,把握他們的性格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體驗了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又輕松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課堂自然是高效的。教師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分層、清晰地布置給學生,要求他們自主合作或者獨立自主來尋找答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反饋,老師在發現問題后可提供解決方案,帶領學生共同解決難題,這樣的教學目標落實必然是高效的。[2]
合作探究需注意的問題如下:一、合作中的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一組分工合作,每一個人都有任務,如:組長、副組長、主持人、板書員、計分員等;每一個組自己設計組名以及口號、口令,如:聚焦-迅速,傾聽-認真,坐姿-端正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二、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營造自主和諧的探究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高效課堂的基本要素。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后進生的閃光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教學,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29課寓言《扁鵲治病》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我設計了全班齊讀,男女生配合讀,小組分角色朗讀,以及小組表演比賽讀,鼓勵學生在讀中捂,進行自主設計表演,讓課文的情景再現,讓學生在演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所學,展示語文文字能力,在玩中學,學中玩。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反饋,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或延伸,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調整,以求教師的主觀預想乃至現實行為與教學對象的復雜客觀情況達到高度吻合。”每天作業的布置其實就是課外的延伸。布置作業應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訓練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鞏固性、實踐性以及趣味性,因此,我在設計《扁鵲治病》這篇課文的作業時,嚴格遵守“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根據鞏固性原則,第一項作業設計為:閱讀《扁鵲治病》原文,讀一讀,找出文言文和白話的區別,從而達到復習舊識、鞏固舊識的效果;根據實踐性原則,第二項作業設計為搜集激趣: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許多寓言成語故事闡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著每一個人,其實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從古文中翻譯而來,如鄭人買履、刻舟求劍、亡羊補牢等等,課后搜集一些類似寓言故事,并講一講,演一演,在表演中積累更多的寓言故事,通過文本的演讀,角色的轉換,情景的再現,學生真切感悟到了語言的魅力;根據趣味性原則,第三項作業設計為跨域時空的對話:如果能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他會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以時下最流行,學生最感興趣的“穿越”為話題,讓學生們在趣中學。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課改最終的落腳點都在課堂上。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以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高效的課堂能讓我們發現許多教育的真諦,利用兒童的天性作為一種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表現出自然的,自由的,開放的學習方式。“高效課堂”中教師既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服務者,也是一個學者。高效課堂教學表現為學生思維活躍、節奏緊密,導致思維能力的長足發展。高效課堂像是一個蝴蝶破繭、鳳凰涅槃的過程。立足學生,解讀文本,整合資源,演繹課堂,就能呈現出高效的語言訓練,逐步滋養學生豐厚美麗的情感世界。
特級教師魏書生說:“我不會教書,是學生教會我教書。我研究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需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新課標為依據,以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以小學語文課程的基礎為出發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等作為目標,合理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與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成長學習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