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米沙子鎮沃皮中心小學 吉林德惠 130304)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音樂類課程的教學受到學校的重視,這是因為文化類課程的教學屬于基礎知識教學,而音樂教學則是對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成長[1]。在對小學生實施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要求,選擇相關曲目,帶領學生欣賞,小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能夠代入情感的進行音樂學習,這對于學生的音樂“樂感”培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關于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的有效方法則需要結合課程情況展開探討。
音樂課程的教學對于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課程內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實施音樂教學時,老師帶領學生學習音樂曲目,教授給學生歌曲演唱和音樂表演的知識,這對于學生的音樂潛能發掘具有重要益處。通過音樂學習,小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音樂對人的心理調節和情志紓解作用,傳統的課程教學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為主,這種教學形式較為傳統化和單一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2]。因而,從學生的長遠學習發展來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培養,讓小學生能夠掌握音樂知識的同時也具備更高的音樂素養,實現小學音樂技術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結合。
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屬于啟蒙教學,在此過程中老師要帶領學生欣賞不同的音樂曲目,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和感悟音樂魅力[3]。要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應用故事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的音樂欣賞,針對不同的音樂歌曲,老師可以從歌曲名入手,先讓學生思考其具體含義,然后從故事背景、人物特點以及主要情節等向學生講述音樂內容。在課堂上以故事導入的形式帶領學生欣賞音樂,是利用小學生天真愛玩的特點,向學生介紹音樂背景,并借此由民間故事形式使學生更加樂于接受這種教育方式,從而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小學生學習音樂一方面是為了學習歌曲,掌握演唱技巧,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音樂欣賞能力,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老師采用情境化教學的形式,是將音樂內容和現代多媒體設備結合,實現多元化教學。例如,在欣賞曲目《魯冰花》、《采蘑菇的小姑娘》時,由于曲目的畫面感強,老師可以以播放電影片段等形式讓學生了解歌曲創作的背景,也可以編寫音樂故事,在課堂上以圖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營造這種音樂情境,讓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到音樂情境中,提升音樂感悟能力。另外,在音樂欣賞中,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表演,以教學互動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音樂欣賞的積極性[4]。
小學音樂教學中不能忽略音樂欣賞部分,音樂欣賞對于學生的音樂拓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為進一步提升課堂實效性,可以采用情感體驗式的教學,在情感體驗中是促使學生將音樂的看、聽、說、唱、想幾個部分充分的結合。在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觀看音樂視頻,以畫面刺激學生的音樂情感,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然后讓學生相互討論,說出自己的欣賞感想,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經歷,帶有感情的演唱音樂曲目。這種多元化、融合性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小學生的樂感和音樂想象力培養。
音樂課程是小學生課程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小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培養,在實施課程教學中,不能一味的對學生進行單一的歌曲教學,而是要通過音樂欣賞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有效保證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融入到音樂欣賞教學中。在實施音樂欣賞教學時,老師可以根據音樂內容,設計情境故事,在課堂上以故事導入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思考。此外,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講解時,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開多元化的教學,在圖片和視頻的結合中,加深學生的音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