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閱讀能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今后的全面發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在閱讀方面缺乏經驗與方法,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會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學校與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針對小學生閱讀問題進行探討。
1.缺乏閱讀興趣。通過調查發現,現在的小學生普遍對閱讀缺乏興趣,集中表現為見到書籍難以產生反應。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多家長平日里沒有閱讀的愛好與習慣,沒有營造出閱讀氛圍,孩子自然也不會養成閱讀的習慣。其次,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與書籍相比,具有信息豐富、趣味性強等特點,而小學生天生就有愛玩的特性,這些產品恰恰符合了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很容易就會對他們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因此會占據他們很多時間。再次,學校是學生閱讀的最佳場所,但是根據調查發現,很多學校根本沒有圖書館、閱覽室,即使有也很少對小學生開放,小學生沒有對閱讀傾注太多的時間與精力,也就不會對閱讀產生較大的興趣。通常情況下,一個小學生不會主動去尋找書籍進行閱讀,即使打開書籍,也僅僅只是隨手翻閱,根本不會專心閱讀,難以學到較多的文化知識。
2.閱讀效率低下。調查發現,學生的閱讀效率較為低下。究其原因,學生在閱讀中一直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與技巧,而是盲目閱讀,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并沒有從書中獲得較大的收獲。首先,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分清主次,導致他們花在主次內容上的時間一樣,難以把握住重點。其次,學生在閱讀中沒有充分利用時間。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閱讀需要專門的時間,其實不然,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其零碎的時間來進行閱讀,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
3.閱讀習慣不良。小學生之所以難以提高閱讀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閱讀習慣不良導致的。小學生由于心理及生理的特征,在閱讀時難免會存在著一些不良習慣。首先,閱讀時容易走神分心,很容易就會被周邊的事物所影響,這就導致他們的閱讀速度較慢。其次,他們閱讀時往往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讀完書籍之后很快就忘記所學的內容。還有一個現象,當小學生閱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讓他們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他們往往講不出太多內容,這說明他們的表述能力不高。這些不良習慣的存在,會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擁有了強大的興趣之后,就會產生較大的學習動力。一個學生對閱讀對象的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活動的效果,影響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影響著教學成績的高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努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切實提高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做好備課工作,努力設計好課堂的各個環節,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技術,穿插一些故事、視頻、音頻、圖畫等,增強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趣味性。當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這些設計教學環節,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打造一節生動活潑的閱讀課,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這樣的做法完全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地照本宣科,很難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在做課程設計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桂林山水的相關圖片、資料、視頻等,讓學生更加直觀、具體、生動地認識與理解桂林山水,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掌握正確閱讀方法,提高效率。只有當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才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通常情況下,若要達到較好的閱讀效果,就需要采用朗讀與默讀方法相結合的原則。學生朗讀時可以鍛煉自己的語感,在朗讀過程中會將許多內容轉化成一些圖像、聲音等,從而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默讀則可以讓學生靜下心來,冷靜思考課文的內容,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能夠更好地去感受、理解課文的內容。通常情況下,對于那些敘事性較強的課文采用默讀的方式,對于那些以欣賞記憶為主的課文則采用朗讀的方式。
在學習 《題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時候,可以采用朗讀的形式進行學習。這首詩以介紹廬山瀑布為主,如果采用默讀的方式,學生腦中沒有產生太多的畫面感,他們就難以體會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如果采用朗讀的形式,學生在閱讀時腦海中浮現出瀑布的種種畫面,就會切實感受該瀑布的壯觀與神奇,同時也能夠較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3.加以適當引導,養成良好習慣。針對小學生存在較多不良閱讀習慣的現狀,教師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適當引導,努力讓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鼓勵學生在閱讀時精神集中,不要分神。其次,在閱讀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多動腦思考,帶著問題去閱讀,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漸漸提高閱讀效率。再次,要引導學生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將內容中一些較為陌生的詞匯和佳詞錦句都摘抄下來做好記錄,這些都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助益。
例如,在學習課文 《趵突泉》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首先,當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教師要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其次,在閱讀之前,教師要提出幾個重要的問題,如趵突泉有哪些優勢,文章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文章表達的主旨是什么等等。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會努力去尋找相關的答案。同時,學生要準備好筆記本,將那些值得做筆記的內容先在原文中標記出來,然后抽空再摘抄到筆記本上,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針對小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與學校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努力創設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閱讀的主動性。其次,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避免閱讀中存在的盲區,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成為閱讀的受益者。再次,針對學生在閱讀中養成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加以引導糾正。通過以上這些措施,學生能夠漸漸克服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閱讀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做好厚實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