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小學 重慶 400039)
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人才需求增加,對人才的素質也提出較高的核心素養要求。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厘清專業發展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標準,找準當前教師隊伍素質與核心素養要求的差距,提升師資隊伍能力素質,促進教育改革全面推進。[1]
素養主要是指素質,其具體內容是指個體的自身修養內容。英語學科課程教學就是要用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輻射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的發展重點是要培養以下四個方面:[2]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靈活運用語言技能與語言知識,為學生創造更好的語言應用環境,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練習英語,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新課標針對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年齡特征,即喜歡模仿他人說話,不喜歡重復等特點,對英語語言方面提出了要求,則該階段的學生要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3]
小學英語教學容易受到學生心理年齡、語言水平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因此英語老師必須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要求以及目標制定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活動多樣設計,英語媒材調動感觀,貼近生活真實語境來幫助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學習策略即可,比如制定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與他人主動交流等,雖然這些策略很基礎,但都是缺一不可的。
1.專業知識還不深厚。很多教師忽視了對教育理論知識及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學習很多的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都比較欠缺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但由于英語專業知識不扎實部分小學英語教師是“轉崗”教師,她們的專業角色不夠清晰,加之缺乏系統的專業學習,在語音語法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關于英語教學理論方面的知識大多數教師都沒有學過,即使了解一些也不能很好的應用在教學當中。
2.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數小學英語教師都能完成課本安排的教學任務,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照本宣科,并沒有做到適當的擴展和補充。無論是對話還是閱讀,教師大都是單純的語言知識灌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另外,隨著多媒體技術開始走進課堂,很多教師運用現代化設備教學能力欠缺。一些教師往往只有3本書:教材、教參、教案,他們手頭的科研類書籍、雜志等太少,根本滿足不了科研需要。
3.學習反思流于形式。通過對某學校的英語教學調查了解,80%的教師具有反思意識,認為自我學習自我教學反思是促進自己專業發展的有利形式然而,在反思的方式上,70%的教師選擇相互交流的口頭反思,50%的教師選擇獨立思考,只有20%的教師采用了日志的形式大部分教師的反思只是流于形式,非科學的反思無法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作用。
1.嚴把關口,提升教師質量。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養,最主要的是嚴把教師質量關,考核不合格的教師絕對不能登上講臺。因此當下最重要是尋找教師的來源。第一,可以發揮外國語學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師范類學校當中的外語系學生。這些高等院校通常師資力量強,擁有多年的辦學經驗,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也較高;第二,可以選拔英語專業的或者非英語專業但是通過六級考試的優秀畢業生,通過短期化訓練的方式為他們普及英語語音、教育心理學、教學基礎理論、教學方法等知識,為順利通過考核的人員安排教學崗位。應屆畢業生比較年輕,在工作中也更有活力,更能夠做到寓教于樂;第三,利用初中或者高中富余的教學力量加入到小學英語教學隊伍。
2.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從思想意識,課程理念,到角色定位,教學行為方式等方面都要滿足小學生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進步的需要,滿足時代與時俱進的需要。教師的“教”要切實為學生能“學”服務,正確對待教師的“少教”,給學生以更多的“多學”主動權。教師要結合自己英語課堂的實際,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能得到全面改觀,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學生在課堂上就變得活躍、自信,樂于用英語大膽的進行交流和表演。
3.提升能力,完善專業技能。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小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喜活動、愛表現、好模仿,故啟蒙老師的語言技能要完善、語音要純正、肢體語言要豐富。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聽、說、讀、寫、唱、玩、演、畫和手工制作等教學技能上要有所特長。同時還需具備解讀小學生心理、情感涵義的意識與能力,始終與小學生為伍,保持年輕、天真、活潑、向上的樂觀心態,這也是小學英語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上的努力方向。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師們應該充分認識自己的專業發展任重而道遠,只有增強自主意識,不斷學習,勤于反思,不斷超越,這樣才能實現自我專業全面發展。深厚的英語專業知識+靈活的教學能力+豐富的泛學科知識,這應成為未來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