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學院 河南鄭州 451191)
“互聯網+”作為互聯網發展的一種新業態出現在我們生活中。2012年11月,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首次提出“互聯網+”理念。他認為:在未來,“互聯網+”公式應該是我們所在的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對于各行各業都將面臨全新的挑戰,產品設計也無不例外。[1]
產品設計作為工業生產的基礎及核心內容之一,不僅影響著產品的價值所在,更與產品所在行業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產品設計一方面造就產品本身,另一方面也影響著人們生活與社會發展。因此,無論形式發生如何巨變,消費群體仍是主體,那么“產品服務于人”的設計理念、實現人性化設計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以互聯網新形勢、新技術為基礎,探究如何在產品設計中更好體現人性化設計仍有著重要價值和深遠意義。[2]
產品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綜合信息處理過程,通過線條組合、多元符號、色彩、材料等諸多元素,以二維或三維的形式,將人們的某種需求,通過科學方法表現出來。產品設計的過程需要涉及到市場調研、立項規劃、方案設計、設計評審、設計驗證、生產輸出等各個細節化環節,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產品設計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的經濟、技術和文化,因此,我們應在當下發展的腳步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將新的科學技術、理性的產品設計方法用來優化功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從而提高產品的綜合競爭優勢。[3]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變化,強硬的技術與工業力量已基本滿足了產品功能的需求,消費者對產品使用中所帶來的藝術美感、個性化體驗、品牌親和力、綠色環保等深度需求隨之而來,因此要求設計者們更注重“產品服務于人”的理念,注重消費者的需求與情感,即人性化。[4]
人性化設計是指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在滿足使用者對產品基本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礎上,將“產品服務于人”的人性化理念一并融入其中,使得使用者在視覺、觸覺、聽覺等各感官方面都獲得更為愉快、舒心的使用體驗,也是將原有的基礎需求上升為獲得美好的體驗。[5]
由此發現,產品設計的基礎是保證我們的工業產品結構與功能的完整,而人性化則強調對使用者在情感方面需求的反饋與關懷等,這就需要將理性技術與情感理念充分結合,從而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同時給人以美好的體驗。
在互聯網新形勢、新技術的推動下也極大地影響著消費群體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消費者在追求產品功能的同時,也希望能獲取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因而在互聯網時代下,人性化的產品設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思和探究: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為產品設計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新思路。
以備受矚目的3D打印技術為例,工業產品的生產離不開生產工藝,沒有完善的生產技術,眾多創新理念都無法實際為消費者所體驗,3D打印技術的出現打開了產品設計與生產形式的“友好之門”,任何多變的造型都可通過3D打印技術得以實現,不再需要機械加工或模具生產,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生產效率。互聯網的發展使企業競爭空前激烈,只有緊抓網絡機遇,注重技術的延伸與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對于產品設計也無例外,產品最終的服務對象是消費者,產品設計師可以通過研究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心理訴求等數據,分析消費者的意向從而做出更準確的設計定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使那些源自普通大眾的設計理念匯集其中,互聯網給真正了解自己需求的普通大眾一個平臺,讓消費者與設計者的身份緊密聯系,開拓新思路。
科技的進步、生活品質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逐步提高,原本低層次的生理需求、物質需求逐步被滿足,人們的高層次的精神被挖掘或者等待被挖掘,因此對于產品功能是否合理完善的標準也將隨之提高。這就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個性化的設計和便利,使產品變得“智慧”,能夠深入消費者心里,與其友好“互動”,這將是是產品設計的重要理念之一。
“個性化服務”逐漸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代名詞,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快速轉賬、充值、購物、打車、獲取全面的工作學校資料及信息等,這種精準化與服務個性化的直接演變與體現,為大眾提供更大的便利。
例如,我們可以在冰箱系統內設定周六午餐菜單,系統在周五會提醒我們冰箱內的食品是否滿足菜單所需,并將所缺食品發送到手機,提醒下班回家前及時購買,如無時間購買可直接在網上下單并送貨上門。這樣一臺“智慧”冰箱就很好地為使用者帶來了個性化服務以及生活上的便利,也正是運用現有技術實現了更為人性化的產品服務。
互聯網新形勢、新技術的發展為產品設計起到了極大的推動力,促進了對人性化產品設計的進一步認識和思考。通過“互聯網+”進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更需要注重與技術創新結合,合理運用大數據完善產品功能從而拓展設計新思路,并注重產品個性化服務,帶來更為美好的情感體驗,實現智慧產品。力求產品設計深入人心,使產品本身更符合當下時代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