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中心小學 浙江諸暨 311800)
隨著經濟和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數學教學同學生生活的緊密相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能鍛煉學生思維模式和促進其創新發展。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夠鍛煉學生并促使其思維新模式的形成。生活化的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將所要講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掌握小學數學教材上的知識點。將數學中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的教學要做到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并不只是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不只是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也不是一個神秘的不可猜測的課程,它只是生活中一些小小的事物。[1]
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要根據當前小學生心智發展階段制訂教學計劃。一方面,根據教育理論,小學生處于前運算階段,該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未發展到逆向思維階段。但是由于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小學生的思維也開始走向多元化且思維發展階段也會跟著向前發展,現階段小學生成熟相較于以前較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心智發展特點和邏輯思維發展水平,在數學課堂上加入部分生活元素,從而調動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當中來。另一方面,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并將它很好的與說教課程結合起來,發揮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智慧。同時,學校和家長也應該給教師一定的自由和時間來發揮他們的教育智慧。[2]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容易對貼近自己日常生活的事物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和素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因此,我們要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生活情境,學生可以在熟悉的情景中觀察、猜測、實驗、推理、交流,以便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
如果小學生的教材就像高中或大學的教材一樣全是理論和公式,就只是將各個知識直接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可能十分鐘之后學生就全部走神了,因為抽象又枯燥的東西小學生是不會喜歡的。所以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將數學生活化,充分利用小學生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努力創設各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比如,小學數學中對時間的認識,雖然現在有了電子表,但還是有很多地方用的是機械表,所以這也是小學必學的東西。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何教會學生認識時間呢?對小學生來說就是用一個圓來計算時間,時、分、秒又是怎么回事呢?如何來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呢?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將小孩子當成時針針,將媽媽當成分針,將世界短跑冠軍當成秒針。冠軍跑完一圈,媽媽才能跑完一小格,媽媽跑完一圈,小孩子才能跑完一小格。教師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提出問題、多媒體演示、實踐活動等。不同的內容適合用不同的方法,希望教師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為學生創設更多有趣的教學情境,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努力讓他們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熱情。[4]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注重操作,強調實現動腦和動手的協調與統一,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和活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組織各種實踐探究活動,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測量演示、折疊剪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實踐欲望。大量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多樣化實踐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各種圖形,在講解具體內容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對折,看看圖形是否能夠完全重合,這樣方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又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實踐,通過剪一剪、畫一畫、量一量的方式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紛紛積極參與活動,有的使用量角器,有的將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從而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激發了他們的探究精神,促使學生認真思考,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鍛煉了自身的思維能力,成為了學習的主人。[5]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在不斷地改善,更加適應小學生的發展特點。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將教學情境生活化,通過觀察生活理解數學,在用現實生活來鞏固數學知識,使小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和掌握各個數學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