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江中學校 重慶 401321)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方法需服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卻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輔,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興趣。倡導教師洗課,其實就是倡導教學的歸真,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得最大教學效益,向40分鐘要質量,達到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地讓每一個學生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積極參與,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從而促使學生由被動思維向主動思維發展,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備課時首先考慮的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希望采用大量的圖片、音樂和動畫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安排的內容多、密度大,而且教學形式多樣,程序復雜。非但消耗了大量勞動,而且還給學生的自主學習造成心理威壓和空間侵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追求“有效”。教學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教學流程如何設計,以及教學器具的選擇,都要適應自己學生的實際,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對此,我們要改變舊體系“繁、難、偏、舊”的狀況,學會“洗課”,減少課堂的“冗余”, 根據不同情況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課程體系和結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給教學內容“瘦身”,還學生一個簡約和高效的課堂,使學生聽得懂,才有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那么教師應該怎樣才能做到“洗”好一堂課呢?對于教學目標,應該 “洗”去那些大而空的、不切合學生實際的、不能很好完成的部分;對于教學內容,應該“洗”去那些預習中學生能理解掌握的或與本節課無關緊要的內容,可講可不講的和沒必要講的要果斷刪除,課件中與課本重復的圖片文字也可作適當的刪除;對于教學方法,應注重實用性,“洗”去那些作秀式的 “啟發”、“討論”模式,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教學語言,更應該簡練、準確, “洗”去那些“口頭禪”“重復語”和空洞單一的教學評價;對于作業和練習,則應該“洗”去那些機械性的、重復性的、質量不高的習題。
在新一輪教研教改活動中,我校部分教師進行了“洗課”策略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一些效果。參與實驗的學生興致高漲,始終滿懷著激情積極思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充分體驗到獲得知識的快樂,更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參研教師認為恰如其分的“洗課”對教學幫助很大,應該更為廣泛地推廣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經過論證,我們認為它至少體現出了以下作用:
教師要吃透教材,理解一節課的核心問題,要理解學科本質,用學科的思維特點去把握課堂教學方向;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學情,知道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興趣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三不講”來要求自己,即“學生自己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一定要痛下決心,洗掉不必要的部分。通過洗課活動,也可以使教師認識到課堂教學沒有單一的教法,沒有固定的模式,是不斷創新的,是綜合的,所應用的教學法要在于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疲于奔命的學習狀況,把學生從繁雜的課堂和無盡的 題海中解放出來。
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形成參與課堂教學的迫切需要,為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基礎。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通過“洗課”,教師省掉冗長內容和語言,在重點知識和調動學生積極性上多做文章,精選問題,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把興趣轉化為樂趣,把樂趣轉化為志趣。洗出一節好課的境界在于教師和學生一道分享,分享課程內容,分享學習激情,教師要有幸福感也要讓學生感到幸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洗課”策略的應用,作為實驗對象的那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更加高漲,成績相對其他學生也有較大提升。
一節好課會使人感到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樂學好學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洗課”策略可以使教學目標簡潔明了,教學重點十分突出,教學難點準確無誤。淘掉不該講的和不需要講的,留下一定空間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課堂變得簡約、低耗高效,克服教學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洗課”,能夠比較成功地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高效課堂的理念體系,對教學改革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洗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完整的上課,應當是一個綜合流程,包括課前準備、課堂達成、課后反思。但是,教師準備太充分,總覺得這是重點,那也是考點,課往往“瘦”不下來,這時還需要集體討論,大刀闊斧地刪除不必要的內容,所以需要的人力物力都大大增加,有時教師各自有事,難以齊聚,討論中意見也不容易統一;個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洗課”應成為我們的習慣。不僅公開課要“洗”,常態課也要“洗”。平時備好課后,我們不妨用挑剔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一下,教學目標切實可行嗎?可以不教的教了嗎?所采用的教學手段都需要嗎?通過“洗課”,我們可以把教什么、怎么教、教出什么效果等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凸顯出來,使課堂教學的目標更明確、活動更精致、效益更集約。不僅課前要“洗”,課后也要“洗”,洗后才會更健康。
總之,“洗課策略”還需要我們不斷自我完善,以飽滿的、積極向上的熱情投入到該課題的研究、改革和應用中去,打造高效的課堂效益,引導學生去探索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