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寧夏銀川 750002)
音樂鑒賞課是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可以說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的發展。高中作為學生素養提升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素質教育和藝術培養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同于小學和初中的音樂教學,高中音樂鑒賞課更加具有濃厚的音樂文化氣息,學科特點鮮明。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音樂教學內容,發揮出音樂鑒賞課的藝術鑒賞價值,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鑒賞能力。[1]
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音樂創作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而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整體設計則可以說是高中音樂教學的總綱,從課前導入、課上音樂文化渲染以及課后的音樂復習活動等方面對音樂教學活動做出了具體的規劃和指導,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整體教學設計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2]
1.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區別于小學音樂和初中音樂的教學方式,高中音樂教學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以及課程時間的安排,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以及音樂藝術鑒賞能力,在課堂上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
2.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鑒賞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整體教學設計中,音樂課堂教學以音樂資料的播放和鑒賞為主,兼之影視資料教學為輔,在豐富音樂教學內容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探究興趣和學習熱情。
3.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伴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在高中教育體系中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和實踐探究能力成為了當前的教學重點,而音樂作為高中藝術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學科,合理高效的教學設計規劃有利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良好的課前導入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端,無論是文化學課亦或是藝術鑒賞類學科的教學,良好的課前導入環境創設可以快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深層次的體會音樂中蘊含著的情感精神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主旨。這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理解接受能力做好課前導入工作,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音樂與人生》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即c小調第五交響曲,營造出相應的音樂教學環境,體會到音樂中作者一生與命運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一首英雄意志戰勝宿命論、光明戰勝黑暗的壯麗凱歌。然后為學生講解貝多芬的創作經歷以及音樂和人生之間的聯系,開展鑒賞教學。
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生活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生活學習節奏十分緊張且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開展音樂鑒賞課的教學,以此來營造出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探究學習熱情和興趣。例如:在《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播放一段梅蘭芳大師的“霸王別姬”的京劇片段,以此來展開課堂教學內容,講述京劇的發展歷史以及梅蘭芳大師的愛國事跡和主要作品和藝術成就,激發學生對京劇的了解和探究興趣,營造出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提高音樂鑒賞課堂教學的效果。
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內容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內,而是應當延伸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相關的音樂鑒賞教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在《獨特的民族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和“牡丹汗”的歌曲賞析,進行拓展性的普及蒙古族、藏族以及維吾爾族的民歌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3]
高中時期學生的課外時間較為緊張,且大多被文化課的學習所占據,因此為復習和掌握音樂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教學方式,將課上的教學重點以及難點知識錄入到微課教學視頻中,方便學生隨時隨地的觀看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例如在《歐洲民間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風笛、排簫等樂器的相關知識錄入到微課視頻中,然后讓學生欣賞》《鳥兒在歌唱》、《優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等音樂歌曲,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體會到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4]
綜上所言,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對學生今后的歌唱能力、音樂創作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整體教學設計就顯得至關重要。作為高中音樂教師的我們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因素,做好科學合理的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整體教學設計,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及微課教學方式做好課前導入、課上環境渲染以及課后復習等方面的教學設計,穩步的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