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技師學院 河北承德 067000)
近年來科技日新月益,思維導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價值也被不斷認可,成為推動新課改不斷深入的動力之源[1]。但中職學生們每每提到寫作便感到頭疼,痛苦不堪。傳統教育理念和手段的束縛,使得廣大中職學生寫作沒有方法和思路,寫作效果差強人意[2]。另外,在這樣的學習方式的壓制下,學生們對于語文寫作不感興趣,沒有信心。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提高中職語文的寫作教學效率,使得每個孩子的寫作過程更簡單,更高效,并且逐漸愛上語文課堂,便成為了關鍵的問題。本文將以中職語文的寫作教學為例,將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途徑作出闡述,探討思維導圖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根據本文的研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提高寫作水平,從而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思維導圖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其最終目的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對學生開展發散性教育的模式[2]。思維導圖主要是進行象征及引導教育,使學生們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可以不斷在記憶中收錄和地理知識相關的影像,更為科學地將學到的知識有機融合,通過不斷的學習吸納更多的知識,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構成完整的構圖。這是思維導圖最初的應用范圍,隨著應用的開發,思維導圖已經應用到各門課程的學習中,比如,外語、數學、語文等學科,范圍越來越廣。
之所以說開展思維導圖模式具備大量優勢,是因為思維導圖本身具有的優點較多。首先,思維導圖可以將信息轉化為圖表方式,使那些單一、乏味的學科知識變得更加有趣、方便記憶;其次,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更加高效地歸納學到的知識,從整體上把控課題;最后,思維導圖還可以優化學生大腦處理數據的能力,更加易于獲得及掌握大量新知識內容[3]。
(1)根據課文的閱讀,提出寫作主題。
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第一單元選取的四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這一單元閱讀與欣賞的學習重點就是整體感知課文。其中《我的母親》和《賣白菜》分別用時間順序縱向貫通和截取事件橫斷面的不同方法,刻畫了不同時代的兩位母親的可親可敬的形象。該單元的寫作教學內容為“記敘文的選材組材”。為了讓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幾篇寫人文章的內容要點;把握文章寫作思路;感受濃濃的親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所以筆者把單元的寫作練習定為寫人散文,人物形象為我的母親、我的父親或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2)按單元教學目標,把寫作要求提出。
教師可以根據第一單元學習目標,在學生仿寫《我的母親》一文時,給學生提出三個要求:①以時間為順序,記敘一至兩件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事例②抓住人物的最典型的性格特征。③適當運用白描和語言描寫。有了教師要求的提示,學生的思路才不會跑偏。
(1)教師制作課文閱讀思維導圖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繪制課文閱讀思維導圖,將課文的主要結構、主要事例、情感線索進行梳理。這樣,既讓學生看著比較直觀、易于對課文的學習,也積累了寫作知識。
(2)學生根據老師制作的課文閱讀思維導圖,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構思并繪制思維導圖、整理小組交流意見,自主繪制個人的寫作思維導圖。[4]
(3)學生說寫作思維導圖
在寫作訓練中,可以讓學生適當仿照教師“說課”的模式,讓學生用口頭表達的方式,“說寫作思維導圖”,把文章的基本構思和結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明了寫作思路和意圖。
(4)師生修改寫作思維導圖。
在學生分組進行寫作思維導圖的繪制和探討交流之后,小組成員將根據交流意見,對照教師提出的寫作要求,對寫作思維導圖進行修改、完善。最后,教師進行進一步的評價和指導。這既可以大大節省教師批改作文的時間,又可以讓教師在學生寫作前,了解學生的寫作思路和主要內容,及時進行現場指導。
寫作課必須給學生準備充裕的時間,大多為兩節課連堂,教師可以規劃學生的時間分配,第一節課學生試著繪制《我的……》的寫作思維導圖并進行修改。只有思維導圖繪制的合理、全面,作文才能寫得順暢、豐滿。第二節課,學生根據自己繪制的寫作思維導圖進行寫作。在寫作時,學生可以引用、改寫原文的句子,將閱讀文本當成仿寫的材料。讓學生先通過這種方式初步掌握寫作方法,以后再多加閱讀和積累,逐漸提高寫作水平。[5]
總之,寫作好比造房子,打好地基和搭好框架是關鍵。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中作者創作的思路和文章的特點,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旨;而思維導圖中的層級線條和關鍵詞,就像一條條經線和緯線,交織出清晰的寫作結構和思路。所謂“腹中有經緯,筆下有文章”,思維導向圖,確實給寫作帶來了新的啟示和方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