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雞西市第十九中學 黑龍江雞西 158100)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又怎么樣呢?做實驗和講實驗有什么差別嗎?
在實際的教學中,物理實驗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校是市直屬中學,實驗室的裝備比較齊全,但是由于實驗室人員是兼職,還有教學任務,所以不能及時準備各個學年所需實驗器材,也不能輔助教師在實驗室上學生分組實驗。另外,隨著教師工作量的改變,實驗員就會更換,致使實驗儀器不能得到完善的保養,也不能對損壞的儀器做完整的記錄,使得一些易壞儀器不能及時補充,出現個別實驗不能完整開出。
有些實驗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成功。例如,摩擦起電機,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少有成功的,因為該實驗需要在干燥的環境中才能做成實驗,而班級的濕度大,又有時是陰天,好多班級所在位置是陰面,見不到太陽。就不得已改為視頻觀看了。[1]
現在的學生由于是獨生子女,很多學生由于從小沒有動手的習慣,對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沒有認識,也沒有探究問題的愛好和欲望,因此,教師布置實驗探究任務時希望學生能自覺主動地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結果學生卻不知道從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實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觀察實驗現象,如何記錄實驗數據等等。有時一節課下來有的學生沒有動過手,完全是一個看客。另外,他們缺少愛心和責任心,很多學生一說做實驗就特別興奮,他們當中有一些是抱著好玩的心理進實驗室的,他們認為實驗課好看、熱鬧、滿地亂走。我校實驗室操作臺上安裝了電學實驗箱,有一些學生不能按要求操作實驗,總是會去搬弄和實驗無關的桌面上的那些電學元件的旋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物理雖然考察學生的實驗探究的問題,但體現在卷面上,并不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高考中出現的實驗題又比較靈活,考查的知識不僅是實驗操作的內容,更多是實驗的理解及其變化問題,很多學生會操作實驗但在考試中對數據的處理(數學運用能力)不強的話,也不會得到理想的分數,有時想得高分不如講實驗。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做實驗前需要教師準備很多教學儀器,實驗時又受環境的制約,還要控制教學秩序,另外,儀器損壞的問題也是一件麻煩的事。而講實驗會省去很多麻煩。
以上實驗教學的現狀,教師講得多,則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長期依賴老師、書本。這樣就沒有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學會學習”,到了社會不會自己解決問題。這就與物理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會”相違背,與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很不適應。而高考對考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在以上各種能力的考查中。所以做好物理實驗可以: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通過實驗展示物理現象,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使學生能逐步客觀地認識世界、理解世界。
實驗是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思維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過程,所以利用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通過演示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的精細敏銳觀察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通過儀器的組裝,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對實驗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2]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才能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技能。在“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學時,我用了了“鐵球碰鼻”的實驗,這一實驗把自然界的秘密(機械能守恒定律)直觀、生動地展觀在學生面前,啟發著學生去揭開秘密。又例如模擬水流星的實驗中,學生就怕水會流出,濺到他們身上,而最后是安全的,學生興奮不已。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將思維和興趣都集中到課堂上來。
一位偉人說過“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明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論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實驗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其手段,教師的職責是實驗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個體行為的指導,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失去任何一方,都不成為完整的、有效的教學活動。我的具體做法是:
①在演示實驗中,讓學生上臺做實驗或協助老師做實驗,將所看到實驗分享給同學。
②盡量創造條件開出實驗。現在教學手段多樣,利用多媒體可以模擬實驗過程,非常形象易懂,不會受實驗環境的影響,對于考試試題是非常好的,但是對于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確是有弊端的,人類通過不斷的摸索、總結、糾正,經過上百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得到的規律,而模擬的過程不利于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實驗結論的得出。
③正視失敗過程,和學生一起尋找實驗的樂趣。在實驗研究過程當中與學生一起品味研究、實驗過程中的甜酸苦辣,去和學生一起犯錯,一起尋求假設、驗證、品味真正的學習的樂趣。
總之,從歷史來看,整個物理學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在前進。因此,我們的實驗教學必須堅持這一原則,結合實驗教學的實際,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原則,可以用“實驗―分析―再實驗―再分析”,這一教學模式來體現,做好實驗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