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商南縣高級中學 陜西商洛 726300)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有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文化意識重點在于理解各國文化內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異。英語核心素養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主線,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課堂內容和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筆者認為要培養高中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相比于教書,育人更加重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高中教學應當把培養學生能力和核心素養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上。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例如:在必修5模塊2《A job worth doing》一課中介紹了社會上很多對人類有意義的工作,如教師,醫生,工程師等等,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他喜歡的職業,用英語描述,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用英語的表達能力,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做人品質:要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在《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一文中,在了解國內外著名體育明星事跡的同時,要學習體育明星們的拼搏精神,在學習上刻苦用功,奮力拼搏。在《Animals in danger》在一文中,讓學生了解了處在世界上幾個瀕危動物外,要讓學生了解自然與人的關系,增強保護生態環境意識,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念,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2]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就應當調整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采用的是一對多、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漁”。阻礙了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和提升。教師在實踐教學的活動中,要勇于打破傳統,在制定課堂教學任務和計劃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制定一個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和完成教師教學任務相契合的教學計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選修8模塊3《Foreign Food》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用一些相關的語句來描述課文中自己喜歡什么食物,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通過老師學生之間的問和答,讓學生深入了解課堂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和說的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3]
課堂教學的教學實踐活動是核心素養養成的載體。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閱讀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注重學生的閱讀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針對課堂學習內容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的方式去完成課堂學習,例如在《Necklace》一課中,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在扮演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文化和不同人物的心理變化和特點,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聽力和表達能力,潛意識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英語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小英語視頻或者一些精選的英語歌曲等,讓學生通過聽覺、視覺等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結合課本,幫助學生理解文化的差異。如國外的聊天習慣性談論天氣而不談論年級或吃飯與否,以及稱贊、道歉、感謝的方式,例如在《Carnival》一文中介紹了外國的節日和文化。讓學生比較中外節日的差異,并從中分析、了解東西文化的特點,增強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讓學生通過切實的知識點對國外文化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國外特有的圣誕節、感恩節、復活節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對此進行適當的補充擴展,充分利用好課本的Read and writing以及Cultural corner部分,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國外文化。
利用課本上的相關圖片,創設語言情境,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外研版教材每模塊都有圖片,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課本插圖,鼓勵學生盡量用英語描繪自己看到的圖片,不管最終描述的正確與否這都有利于發展他們的思維和語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設置合理的獎評機制。運用合理的獎評機制,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能夠極大地激勵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成就感和滿足感,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著誘導、引領的作用。作為一線教師,應不斷學習接受新的課程理念,優化教學設計,通過創造性地使用高中課本,將英語學科素養的基本要素滲透到各板塊教學中,將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英語教學的任務和目標,使英語教學過程成為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