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工業學校 山東日照 276800)
工程教育認證是我國高校重點關注的工作,在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現我國工程教育與國際接軌,獲得雙邊或者多邊認可的職業資格,使工程師的職業資格可跨國使用或國際通用,工程教育認證促進我國理工科類高等教育的發展,是一種教育革新形式。在工程教育認證的背景下,本文以機械裝備專業對實踐教學的教育改革和探索為中心進行討論,機械裝備專業作為一個傳統的、擁有久遠歷史的專業,如何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前提下培養出當下企業需要的精英人才,對工程教育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全國大多數高校都對工程實踐教育內容進行了探索和改革,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從所培養的人才質量看,實踐教學效果并不顯著,普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薄弱,經分析工程教育實踐教學有如下幾個問題:
首先,在教學安排和課程設置上,實驗課程越來越少,實際生產實習時間減少,學生很少有機會獨立操作,動手能力弱,大多都是參觀實習,很少能參與生產[1]。其次,由于學生的基數越來越大,這給實踐教學增加了困難,很難滿足達到要求的實踐教學。
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變革,傳統的教育模式不適合培養當今行業所需要的工程師,在課堂上學生學到的工程實踐內容包括冷加工、電工、熱加工、制作與裝配工藝以及對現代加工技術的培訓和介紹,缺少對工業流程和工程背景的設計,阻礙了學生系統思維的發展,而且實踐教學活動缺少層次性。
教師的能力水平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整體來看,工程實踐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實踐經驗不足,導致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阻礙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是:在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以專業實踐課程設計實際應用為基礎,將專業知識和課程設計相結合,實現了機械裝備專業實踐教學新模式。其中包括構思-設計-加工-裝配-調試五位一體的新模式。全面覆蓋了基礎、專業、職業、綜合以及創新5個模塊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進行專業綜合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課程的設計和實踐應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包括作品的設計、材料的購買、零件的加工制造、整體的裝備以及最后作品的調試等全過程都是學生獨立完成,大學專業課實現了充分應用、工學并舉的完美結合。
改革新模式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達到工程認證的要求:
1.機電作品的相關構思部分:提高學生研究科研項目水平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機電作品的相關設計部分:提高學生的電腦制圖和機械設計水平,職業規范嚴格遵守,加強職業素養。
3.加工制作的部分:提高學生對于機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和數控編程技術,培養相應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意識。
4.裝配的部分:較明顯的提高了學生解決從單一到復雜的工程問題的技術水平。
5.調試的部分:提高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能力。
除此之外,該模式的重要環節是由幾個人組成的團隊共同完成。完成過程要求循序漸進,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后,提高學生的協同工作和獨立工作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整體統籌能力。其實質是提高了學生在實踐教學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畢業設計積累了實踐經驗,使得拉近學生與機械工程方面高級技術人才的距離。
專業綜合實踐教學新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包括作品的創新和構思,實踐設計,典型零件(CAD和CAM),零件的數控和仿真,數控機床實際加工零件,關于機械結構的裝配,關于控制系統硬件控制柜的制作,關于控制系統的PLC軟件設計以及機電系統的聯機調試。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進行加工設計和加工制作的小作品,作品不僅具有一定的功能且機電一體化[3]。
在學生實踐設計制作的兩個月之前,首先是專業指導教師開始布置實踐任務,學生要上報關于機電作品創作的思路,讓學生嘗試獨立構思和設計作品,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提出想法并與老師溝通、討論和研究。從而得出最佳實驗方案。
結合實驗室的機電元器件,花費三周時間進行二維裝配圖和三維模型構建設計,最后得到專業的CAD工程制圖。
首先作品設計里需要的零件要經過數控仿真加工,需要合理的編程,在數控銑床和車床上,應用事先編好的數控設計方案加工部分零件。
在整個裝配過程中,學生獨立動手完成所有的機電零件。
學生根據原理圖和布線圖制作控制柜,采用PLC控制程序,機電系統的聯機調試。以完成創新一體化作品的全部制作。
本次實踐全部由學生動手完成,集構思、設計、制作和調試為一體化新模式,經實踐證明,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總而言之,實踐教學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能夠自主創新設計,獨立完成機電一體化作品,提高學生關于機械裝備的設計和裝配能力,提高總體工程意識,推動工程改革的發展,本文對于相關專業的實踐教學建設具有借鑒意義,在工程實踐方面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項目式教學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勇敢面對學生理論性強、實踐性薄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