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吳光軍 曾小華*
(1.湖北醫藥學院藥學院 湖北十堰 442000;2.湖北醫藥學院馬克思主義人文學院 湖北十堰 442000)
在當今時代,醫患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被人們廣為關注,現在人們更多的是重視醫生的醫德問題,醫生各種不良行為被曝光,雖然不能說所有的醫生存在問題,但也說明了這個行業確實存在思想政治上的問題。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而作為未來醫生的醫學生,也將是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的身體力行者,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突出了。學校必須將其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采取措施,適應時代發展,開展對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社會現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對高校學生的學習、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新領域,也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2]
由于網絡信息資源廣泛,但卻沒有統一的標準要求,導致各種文化、思想在網絡上傳播、碰撞,這種多元文化的沖突和交融使得各種網絡思想、價值觀念不斷變化,對網絡受眾包括醫學生產生了很多的影響。再由于網絡平臺的開放性、互動性,各種思想和價值觀念沒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通過網絡游戲、影視、各種文章和各種平臺,可以向每一個受眾傳播,但這些思想和價值觀念不一定是有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尤其是青少年身心發育還不完善,價值觀念還沒有定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很容易受到暴力因素、拜金主義、三俗思想的誘導,從而歪曲價值觀念的形成,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而對于醫學生來說除了這些影響,網絡上的各種醫患事件和各種評論,可能會使醫學生懷疑自己的選擇或者產生一些偏激的思想,對醫學生的價值觀念形成強烈的沖擊。
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使得各種網絡文化和思想泛濫,各種文章、微博開始鼓吹西方思想等,各種平臺開始造星、追星,各種娛樂八卦滿天飛,使得受眾包括醫學生思想觀念受到沖擊,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弱化,變得注重個人利益,以自我為中心。網絡虛擬化的世界給人們帶來了自由和快樂,但也充滿了各種誘惑,學生群體是上網的主要人群,一些自制力差的學生就可能會沉迷網絡無法自拔,整天泡在網吧或者宅在宿舍,荒廢了學業,危害了身體健康,而且網絡各種負面影響也有可能導致學生做出危害他人和社會的行為,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現實中,人們的行為規范受到傳統思想和道德意識的束縛,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由于其隱匿性,在網絡上可以肆意發言,隨意辱罵,導致現在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的網絡暴力、人身攻擊,而學生由于思想意識還不成熟、生活閱歷少,很容易隨波逐流,站在道德至高點去對他人進行批判。而在網絡上的這些行為多少會對現實中的自己產生影響,會逐漸地弱化其道德意識,影響現實中的行為。
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灌輸式教育方式,突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我們要符合時代的發展、符合醫學的規律,符合教育的規律,合理利用網絡平臺,最大程度地激發起醫學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活力,開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更好地推動醫學專業的學科發展。
現在的手機和電腦已經成為學生的必備品,學生通過互聯網了解社會、學習知識,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自己的動態、發泄情緒等,由于互聯網的隱匿性性,學生的表達更加真實,更能反映出學生的現狀。老師或指導員可以通過學生的QQ動態、微博空間、微信信息等隨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和情緒變化,并展開有針對性的開導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開展教育的方式也不再限于面對面交流,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朋友式交流溝通,使得學生放下防御心態,打開心扉大膽表達,教育的效果會大大提高。
互聯網時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教育手段更加多樣化,而且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開始得到廣泛應用。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生動的音像、清晰的圖片、真實的案例等方式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傳統的灌輸式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也更方便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被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轉變為主動參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比如,通過真實的案例,可以讓醫學生明白將來從業應該具備的素質,應該如何對患者進行關懷和交流,避免醫患事件的產生,提高醫學生的思想覺悟。
互聯網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徹底避開互聯網是不現實的,作為老師和指導員應認識到“堵不如疏”,既然不能限制學生利用互聯網,那就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學生認識到互聯網的利與弊,可以選擇性地學習和了解,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專業能力,提高互聯網的有效利用,使其成為學生成長的助力。
在新時代實施健康中國背景下,醫學教育工作者,更應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利用互聯網,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醫學技術培養和社會主義道德與核心價值觀、醫學倫理道德培育的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覺悟,引導學生具備成為合格醫護人員的素質和專業能力,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完善新時期國民健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