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盤錦市遼東灣第一小學 遼寧盤錦 124211)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發揮數學的美育功能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位小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滲透途徑的研究。
我們知道,直觀性是審美直覺的重要特點,它要求主體必須親身參與和直接感受。任何優秀的作品和美麗的事物,光靠別人的轉述或傳達都不會產生真正的美感,只有親身去看,去聽,才會感受到震撼心靈的魅力。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審美體驗是主體在審美直覺的基礎上,調動再創造的聯想和想象,設身處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實踐活動之中,獲得心靈的審美 愉悅。
如在許多幾何圖形中就充滿著無窮無盡的美,閃爍著美的風采。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圓》時,我一走進教室,教室里所有學生的目光都聚集于我的胸前?!巴邸庇械膶W生忘乎所以地叫了來:“王老師,你今天真漂亮!”我就問:“為什么,今天老師看起來這么漂亮呢?”學生馬上叫起來:“老師的衣服上貼了各種各樣的粘紙,有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的。”學生被我這一舉動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學習中他們學得特別帶勁。離下課還有近五分鐘時,我布置了一個節目:“請小朋友們把發下來的卡片制作成一張明信片,正面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粘紙進行組合拼貼,設計一幅美麗的圖畫,然后送給你最好是朋友。”學生特別興奮,直到下課都不愿停手。在教學中我們要讓數學成為“人的數學”,讓數學充滿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數學內在的美,使學生喜歡上數學。
數學課本中的一些教學內容,可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數學源于生活,必須融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造一定的生活環境,給孩子一份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使學生通過虛擬情景表演創造出行為美、語言美。小學生的表演欲望都是很強烈的,不管是低年級的孩子還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都樂于參與、樂于交際,喜歡在各種情景中再現學習內容,把書上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來。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我就讓學生扮演顧客和營業員表演一番,學生的積極性可高了,爭先恐后的舉手要求參加。我讓他們分組,每組都有不同商品的價格,每個同學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顒娱_始后,教室里買賣聲不斷,就像在生活中一樣。又如:第一冊教材《統計》一課中,利用多媒體創設出大象伯伯過生日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來數一數大象伯伯家來客人的情況,從而得出來了哪些動物,哪家動物來的多,哪家動物來的少,滲透出統計知識。這樣選擇和設計與當今學生的生活密切相聯系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處理,將畫面、聲音等于一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把這一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內容,把學生帶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學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學生的求知欲,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美。
在“數學活動中感受美、欣賞美、體驗美”是數學課程標準所積極倡導的重要理念。數學教學要在數學知識和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數學中美的因素得以體現。大家都知道,僅僅憑借對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潛層,是不深刻的,必須在感知美的過程中產生相應情緒體驗,才能通過各種美的體驗和品評鑒賞深化對美的形象認識與感知,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所以要精心的組織好真切的體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
如在《認識物體》時,我設計了“摸一摸,說一說”的游戲。把操作活動和表達結合起來,讓學生摸一個物體并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先給名稱再去摸出相應的物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通過這種有趣的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種以“人的發展”為目標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是值得我們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應以增進情感體驗為導向,加大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現實中,教師總是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將評價的著力點放在學習的結果與水平上,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的評價,以至于評價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應以增進情感體驗為導向,在作業批改中適當的運用一些激勵的評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展示數學的人文美。
數學的簡潔美、概括抽象美、轉化美、邏輯美、嚴謹美、數字與符號美、數的神奇美、數形的和諧美等等,這些數學活動中有許多美的因素,教師應該在數學活動中,創設美的教學情景,在課堂上能把學生所有的熱情都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快樂民主的氛圍中,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在不斷成功的體驗中,覺得數學課非常有趣,數學知識非常有用,學習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從而讓數學課插上“快樂”的翅膀,實實在在地關注學生的生活質量,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讓學生在美的陶冶中學好數學。數學的美育功能正是這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們有數學的美去營造更強烈的美育氛圍,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創造一個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