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670)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教育正朝著不斷提升社會民眾的文化水平方向發展。數據表明,我國民眾的文化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高校生的文化還有待提升,而且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仍舊存在忽視民族文化傳承的現象,故而導致目前高校美術教學中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教育不夠理想。教師首先需對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系進行全方位地分析,并對其重要意義有一定的了解,繼而以此為基礎積極開展融合與傳承的相關舉措。[1]
學生在接受高校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能夠掌握美術專業理論與技能,還應在民族文化底蘊的培養方面創造出更大的可能。目前,我國現有的民族文化體系包含有豐富而優秀的知識內涵,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展態勢。由此可見,高校美術專業的教學中可充分了利用其多元化以及豐富性的特性豐富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了解到多種地域文化,從而促使學生掌握更具有創造性的繪畫素材。與此同時,學生在進行創作技能提升的過程中,還可促使傳統文化的深化發展以及推陳出新,確保其具有發展的鮮活動力?;谖覈斍拔幕瘋鞒械南麡O現狀,急需要經過專業化、系統化、科學化的教育教學得以傳承,需要積極培養出更新一代的文化接班人使其價值得以實現。民族文化與美術教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即是中國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化人類,提升民眾文化素養的重要作用。[2]
經過民族文化與高校美術專業教學的有機融合,藝術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會有一定的提升。民族之文化中具有多種地域文化、多種文化形式,是文化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民族文化與古今中外的民眾生活緊密相關,因而具有極強的文化滲透性。例如中國民族文化具有刺繡藝術以及印染等,能夠轉變學生紙上繪畫的單一思維認知。藝術源于生活,當然美術也不例外。學生只有腳踏實地地去觀察、去感受才會有更深刻的認知,故而需要民族文化教學的滲入使其知識儲備得到豐富,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新時代,知識能力與實踐能力同樣重要,故而高校美術專業的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對美術實踐相關的內容有一定的深入探究?;谶@一原因,高校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專業需求以及周圍社會環境進行專業內容的重新建構,使教學內容更符合學生的實踐學習需求。并且教師還可進行專業知識體系的重新調整或者是重新優化,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有所學、有所收獲。民族文化的融合中,教師需尊崇因材施教的宗旨,循序漸進地向學生滲透文化內容,使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繼而逐層深入使其文化學習更加專業化與全面化。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并且提供充足的鑒賞材料,以此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學生在美術調研的同時,能夠推動民族文化內容的豐富,還可將自己儲備的專業知識進行整合。
美術文化在整個民族文化體系中具有重要的部分,但并不是全部。民族文化中,還有諸多優秀的文化內容值得去挖掘。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能夠更加科學地學習其中的美術文化甚至是多樣的民族文化。經過教師與學生的積極學習與研究,民族文化的基本內容會隨之得以豐富,并且其重要內涵也會有更理想化的轉變。高校教師在進行民族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需進行方式的創新與轉變,促使文化形象受到尊重與高效的還原。學生能夠在其中系統化地了解到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更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繼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內涵的深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可積極參觀民俗文化館,借此知曉更多具有特色的民族藝術并增強民族認同感。
若要真正實現民族文化與高校美術教學的融合,首先需要進行意識的轉變。教師與學生都應該對兩者的傳承關系以及融合意義具有明確的認知,從而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有助于促進民眾文化素養的提升,有助于教育教學的質量提升,有助于美術專業學生的美術素養得以全面完善。教師需將專業教學與民族文化傳承任務巧妙融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深入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意識,最終使得民族文化與美術文化共同發展。[3]
傳統的美術教學局限在專業教學中,缺乏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教育。故而為確保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具有穩固的基礎,教師必須積極實施課程的優化,促使更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目標得以實施。首先,教師可積極滲透民間美術賞析的相關課程,借此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增加民族文化內涵的授課內容。借助美術題材以及美術課堂,為學生梳理美術專業發展與民族文化發展的緊密聯系。與此同時,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增強實施相應的舉措,激發學生的積極創造;最后,將民族文化的知識編寫進美術專業教材中,確保課堂學習的系統性與專業性。內容的選取需由專業的文化創作者監督完成,需要對材料進行細致地篩選,合理突出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民族文化的發展規律以及發展意義。[4]
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均會受到教師教學水平的影響。故而為實現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高效融合,必須對其專業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尤其對其民族文化認知能力進行增強。打造高素質的專業教師團隊是重要任務之一,故而高校管理者需積極從以下內容著手。專業能力水平過硬,具有高水平的專業素養。除此之外,還需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認知,具有深入研究民族文化的相關經驗。實踐操作的能力水平,對教師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完善自我教學能力是教師職位晉升的唯一途徑,當然就民族文化的傳承而言也是重要的途徑。定期的文化素養教育與培訓中,需要為教師引進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思想,或鼓勵教師走出去了解其他同行高效的教學方式。了解優秀文化傳承者的文化精神,繼而感染教師、感染美術專業的學生。
文化的傳承意義不僅在于文化知識體系的豐富,更在于其實用性價值,借此為人們的生活實踐提供積極的幫助。為促進民族文化與美術專業體系的融合,教師需發揮其知識調控的功能,為學生高效學習民族文化與美術專業知識提供積極的幫助。校方可對其給予資金支持,為學生學習提供合理的實踐場地,例如剪紙實踐場所,印染操作場地等。為增加學生的實踐類型。還可主動引進更多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動,使其成為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重要載體。積極性的提升是學生高效掌握民間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故而校方可主動將優秀學生的作品展示在相關展館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除此之外,教師還需對學生講授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提升民族文化認同感。
發展才是硬道理,文化的傳承也是一樣的。民族文化的發展質量必須有所提升,否則便會逐漸被社會所淘汰,甚至抑制人們文化意識的積極增強。高校美術教學的質量水平也需要不斷提升,因其發展的速度與國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美術文化傳承的相關研究成果發展,需要學生的認真學習以及積極鉆研,需要教師的深入科研與實踐探索。將我國的教研成果逐漸與世界接軌,才能夠逐漸縮短與國外優秀成果之間的差距。不斷提升其質量水平,不僅能夠為美術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創造出更多有利的條件,同時還能夠為學生自身的發展提供積極的幫助,使其逐漸全面發展。創新是美術文化發展的最高效方式,民族文化的融入是創新的途徑之一,故而教師在對其進行融合的過程中,需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使得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創新性以及科學性。
在高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美術學科的開展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行為。借助高校美術教學,能夠促使藝術文化得到系統化、科學化的發展與傳承。高校教育是新時代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并且高校的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息息相關,故而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極其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