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李斯 本報特約記者 王逸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22日啟程訪問美國,23日將與特朗普舉行會談。近日,美澳輿論不斷渲染要聯合印日抗衡中國。然而,特恩布爾22日接受澳天空電視臺采訪時稱,中國不是澳大利亞的威脅,“沒有任何敵意”。此言論被認為是試圖淡化美國對華強硬態度。他還稱,近日媒體關于美日印澳四方正在商討建設可替代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基建計劃的報道,是“冷戰式”的看法。
在采訪中,被問及美國是否視中國為戰略威脅時,特恩布爾回答說:“從技術上說,威脅包含意圖和能力。中國能力巨大,且無疑正變得更加強大、繁榮,但我們沒看到中國有任何敵意。我們不把中國視為威脅。”特恩布爾說,“我們不會以過時的冷戰視角看亞太地區,特朗普總統也不會”。此外,“特朗普總統的長期商業經驗使其能夠理解中國崛起的經濟意義和機會”,“不可否認,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存在問題,問題總是有的。但兩國領導人都能以坦率和清醒的方式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
在被問及美日印澳正在商討聯合地區基建計劃以替代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時,特恩布爾表示,媒體總是尋求冷戰式的競爭,“這不是我們看待亞太地區的方式”。他說,“我們想要維護法治和基于規則的秩序,這是國際發展和繁榮的保障”,該地區需要數萬億的新基建投資,也需要通過改善法律和治理機制,吸引更多投資者。特恩布爾稱此次訪美的目的,是深化和拓展澳美關系。
但在媒體看來,特恩布爾的這番話并未改變澳大利亞對中國深深的戒心。英國《衛報》22日稱,特恩布爾雖然嘴上說不視中國為威脅,卻已經引入一攬子防外國干涉法案,這招致了中國的外交反彈。澳前總理陸克文批評特恩布爾政府的“新麥卡錫主義”和言辭上的“反華圣戰”。澳大利亞《時代報》網站22日發文稱,特恩布爾說中國不是威脅,指的是軍事上的威脅,這么說沒錯,但中國的挑戰比戰爭威脅“更加微妙、復雜”。文中還引述中國《孫子兵法》中的說法:“不戰而勝”。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2日稱,無論是防務、貿易、網絡,還是地區安全,中國都將成為特恩布爾在華盛頓討論的中心議題。特恩布爾訪問華盛頓,正值美國看待中國的立場發生結構性轉變之際。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自特朗普上臺以來,澳大利亞就開始對澳美關系加倍下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導致美中關系緊張,這正是澳大利亞試圖要避免的結果。平衡與美國和中國的關系,是澳大利亞國家戰略和外交政策中最緊迫的問題。與中國等國的貿易順差,是澳大利亞經濟在逾25年的時間內持續繁榮的重要支撐。
澳《悉尼先驅晨報》稱,特恩布爾在接受天空電視臺的采訪中暗示,他看待中國的方式和特朗普類似,但美國似乎對華采取更加懷疑的態度。澳大利亞從對中國出口中獲益,但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的制造業出口是威脅。美國CNBC網站22日稱,澳大利亞官員透露,特恩布爾與特朗普的會晤主題之一將是地區安全,特別是中國。特朗普已經提名強硬派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出任駐澳大使。
在澳國內,刺耳的反華聲音繼續出現。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2日報道,澳學者漢密爾頓備受爭議的新書《無聲侵略:中國如何將澳大利亞變成傀儡國家》將于下周一出版。該媒體拿到的預售版顯示,該書稱“中國數千間諜已經進入澳大利亞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高層、學界、商圈,一直到郊區的教堂和當地筆會”,“中國政府系統性的間諜和影響力滲透活動正在破壞澳大利亞的主權”。書中將近年來中國人移民澳大利亞稱為“侵蝕”。
據報道,該書中還列舉了40多位“為中國政府工作的”澳現任和卸任官員。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包括澳前總理霍克、基廷等。其中有專門一章寫澳前外長鮑勃·卡爾,題為“北京的鮑勃”,批評其親華立場。▲
環球時報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