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6.2
摘要 目的:探討長春西汀和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和藥物經濟學價值。方法: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60例,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分別對其進行長春西汀和依達拉奉治療。結果:觀察組藥物經濟學價值較對照組顯著更優(P<0.05)。結論: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藥物治療時,長春西汀和依達拉奉的治療效果均較好,但長春西汀的藥物經濟學價值較依達拉奉更高。
關鍵詞 長春西汀;依達拉奉;急性腦梗死;藥物經濟學價值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腦組織血液供應缺乏、發生壞死而出現的一系列不良癥狀和體征。其發病原因主要是顱腦動脈急性閉塞而未能及時、充分建立側支循環。治療原則主要是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腦代謝等,藥物的選擇較多,不同的藥物可產生不同的治療成本。醫生在選擇藥物治療時,應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為了研究長春西汀和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和藥物經濟學價值,本文特對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了與用藥治療相關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急性腦梗死患者6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2~72歲,平均(61.13±3.1)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0~80歲,平均(63.02±3.5)歲。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上,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結果有意義。全部入組患者疾病均經確診,無其他嚴重肝、腎疾病,對治療及本研究知情,具有較高的配合度及耐受性。
治療方法:設定2周為1個療程,全部患者均在接受1個療程的治療后比較治療效果。全部患者在接受相同的護理干預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行長春西汀治療,將30 mg藥液加入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行依達拉奉治療,將30 mg藥液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次/d。
觀察指標:①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②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5%~89%;③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4%;④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無改善甚至有所增加。成本確定:總成本(C)=直接成本+間接成本+隱形成本。因間接成本和隱形成本標準難以統一,故本研究的總成本全部為直接成本,為方便計算,取全部患者1 d的用藥劑量進行計算。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在藥物經濟學價值上的比較:經過不同方法的治療,A組的價值較B組顯著更優,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近年來急性腦梗死發病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患病后致殘率和致死率也較高,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對該疾病進行藥物治療時,主要在于改善受損神經功能,改善患者的癥狀和體征,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
依達拉奉屬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劑,對患者體內的活性氧分子和具有細胞毒性的羥自由基有顯著的清除效果,抑制脂質過氧化和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抑制梗死灶周圍缺血半暗帶繼續擴大,從而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長春西汀為吲哚類生物堿,可透過血腦屏障,對腦血管進行選擇性的擴張,保證血液黏稠度和機體微循環的有效改善,同時還能抑制生成氧化脂質,將梗死后過多的氧自由基清除,從而達到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
兩種藥物的治療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因為我國總體經濟水平較低,而兩種藥物的價格較高,故選擇合理的藥物,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是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時需重視的問題。藥物經濟學是經濟學原理與方法在藥品領域的具體應用,是醫學對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借鑒,以保證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能得到最顯著、合理的利用。本研究結果顯示長春西汀的藥物經濟學價值較依達拉奉更好。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藥物治療時,長春西汀和依達拉奉的治療效果均較好,但長春西汀的藥物經濟學價值較依達拉奉更高,臨床可將其作為療腦梗死的首選藥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