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等

doi:10.3909/j.issn.1007-614x.2017.26.24
摘要 目的:探討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腫瘤患者55例,分成A組和B組。A組采用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術治療,B組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A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B組(P<0.05);A組膀胱腫瘤患者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均顯著優于B組(P<0.05)。結論: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的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 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術;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腫瘤
良性前列腺增生常合并膀胱出口梗阻,引發尿潴留,對腎臟生理功能造成損傷,需盡早接受手術治療。膀胱腫瘤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常采取開放性手術的治療方案,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反復發作,需多次接受手術治療,在增加痛苦的同時也會增加手術難度。為了觀察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腫瘤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腫瘤共55例,采取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成A組和B組。A組(n=28)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51~74歲,平均(62.23±5.15)歲;良性前列腺增生18例,膀胱腫瘤10例。B組(n=27)中,男16例,女11例,年齡50~76歲,平均(62.45±5.27)歲;良性前列腺增生19例,膀胱腫瘤8例。A組和B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A組采用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術。a.良性前列腺增生:應用等離子雙極電切鏡,設置好基本參數,備好灌洗液,行硬膜外麻醉,手術時間若>1 h,則行膀胱造口。術中于膀胱頸縱向部位取標志溝直至包膜,切除邊界位置為精阜和膀胱頸,手術止血,常規留置導尿管,給予抗感染治療。b.膀胱腫瘤:首先切除基底部2 cm,游離大腫瘤后將其切除,術后電灼止血腫瘤底部約0.5 cm內的膀胱黏膜,沖洗并化療膀胱。②B組采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a.良性前列腺增生:應用電切鏡,其他手術操作同A組。b.膀胱腫瘤:取膀胱截石位,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將濃度5%的葡萄糖注射液灌注到膀胱中,再將電氣化鏡經尿道置入,觀察腫瘤形狀及大小,將其電切后電灼止血,仔細沖洗膀胱,給予抗生素治療。
觀察指標:統計兩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數3項圍手術期指標。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A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中出血量較B組患者更少(P<0.05),其他兩項指標相差不大(P>0.05);A組膀胱腫瘤患者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數均優于B組(P<0.05),見表1。
討論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發病機制是尿道周圍前列腺組織生長旺盛導致尿道狹窄,患者會出現尿痛、排尿困難以及血尿等癥狀。中老年男性比較高發,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該病發病率不斷升高一。膀胱腫瘤屬于復發率較高的腫瘤疾病,無痛性、間歇性以及全程肉眼血尿是膀胱腫瘤的主要臨床癥狀,移位復發率極高。
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術是外科常用手術,其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以及減輕疼痛。術中采用的等離子雙極電切鏡具有兩個電極,會產生等離子球體,具有高熱能,能夠裂解汽化進入等離子球體中的靶細胞,表面溫度在55℃左右,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術后并發癥較少,同時等離子體會使組織形成均勻的凝固體,有利于毛細血管、小動脈以及小靜脈愈合,止血效果較佳。
本文結果部分數據顯示,A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術用時和住院天數與B組比較接近(P>0.05),但術中出血量較B組明顯更少;同時A組膀胱腫瘤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數均優于B組(P<0.05)。由此可知,經尿道等離子體雙極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腫瘤均具有較好的療效,值得采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