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陽高縣是一個以種養業為主的農業大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文章主要結合陽高縣土地流轉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承包經營權;陽高縣
李世成. 山西陽高縣土地流轉現狀、問題與對策[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5):5.
山西陽高縣總人口2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65萬人,轄13個鄉鎮,262個行政村。現有耕地面積92萬畝,其中水澆地44.95萬畝。2017年全縣預計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0元。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業”這一主題,創新“龍頭企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提升“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提檔升級。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們在解決農村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土地規模化經營等問題上作了些有益探索。
一、土地流轉現狀
堅持土地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農業用途,不得損害農民權益的基礎上,明確流轉后糧播面積不得少于73萬畝紅線,流轉后耕地不得非農化,流轉后農戶受益不得減少的三項原則。采取依法自愿有償有序的辦法開展土地流轉工作,至2017年9月底,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142706畝,占農村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743369畝的19.2%,比全市13.3%高出5.9個百分點,比全國26%低7個百分點。參與流轉的農戶13963戶,占全縣家庭承包經營農戶67924戶的20%。
從流轉形式看:轉包52134畝,轉讓5272畝,互換36928畝,出租33255畝,入股539畝,其它形式14578畝。
從流轉規模看:50畝以下的129007畝,50-100畝的6431畝,100-500畝的4238畝,500-1000畝的3030畝。
從流轉主體看:轉入農戶的面積133285畝,轉入合作社的6500畝,轉入家庭農場1421畝,轉入農業企業的680畝,轉入其它主體的820畝。
從流轉用途看:從事糧食種植88156畝,從事設施蔬菜、養殖、農業觀光園等農業用途的54550畝。比如:佳潤生態農牧旅游觀光園,流轉馬家皂鄉安家皂村194戶農戶土地1584畝,古城鎮東靳家洼村33戶農戶土地260畝,投資3.36億元發展觀光園區;北農陽光都市農業示范區,流轉羅文皂鎮孤山村、楊家堡村306戶農戶土地559畝,投資1億多元發展育苗設施農業;北徐屯鄉南徐屯村種糧大戶張利軍流轉本村102戶農戶土地200多畝,實施膜下滴灌玉米高產創建片區;長城鄉先行先試,2013年5月有貸款意向的養殖戶采取提出申請-信用社審核-貸款農戶提供自家4畝土地承包經營權-村委會審核-農戶與專業合作社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合作社擔保-信用社辦理手續發放貸款的辦法,流轉土地836畝,為全鄉7個行政村的209戶農戶抵押貸款209萬元,發展養殖業,戶均增收年可達1萬元。
通過土地流轉,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突破15萬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達5.46萬畝,產量達76萬噸。杏果面積達20.28萬畝,雜糧面積達20萬畝。種糧大戶66戶,糧食產量4.2億斤。設施養殖業76家,生豬飼養量100萬頭,羊出欄50萬只。
二、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觀念滯后,土地流轉積極性不高
一是農民戀土情深,不愿流轉。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盡管有很多農民棄農經商、外出打工,但傳統觀念仍使他們對土地眷戀很深,失地后的恐慌心理,使他們寧可請人代耕甚至不惜撂荒,也不愿將土地流轉出去。二是全面取消農業稅后,農民認為種地不但不需要繳稅,國家還給予一定的農業補貼,不愿轉讓其土地經營權。
2、法律意識淡薄,流轉行為不規范
在流轉工作中主要存在流轉行為不規范的問題。少數土地的流轉,農戶雖與業主簽訂了書面土地流轉合同,但合同文本不規范,內容過于簡單,對流轉雙方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缺乏明確的具體規定;有的沒有在農村土地發包方的村委會備案;有的轉讓合同未經村委會批準。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口頭協議為數不少。
3、缺乏應有保障,土地流轉受到制約
農村土地不僅是基本生產資料,而且還具有社會保障和就業功能。在當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未根本健全的情況下,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就可能成為種田無地、就業無崗、社保無份的三無人群,成為一個新的弱勢群體。
三、對策建議
1、建立土地流轉交易市場
積極在鰲石鄉的三個村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試點取得經驗后全縣推廣,給農民流轉土地吃上定心丸。在龍泉鎮、大白登鎮、古城鎮三個區域建立覆蓋全縣的土地流轉交易市場,適時發布信息,鼓勵和引導農民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
2、建立四項管理制度
實行土地流轉備案管理制度。實行土地流轉審查制度:對受讓方的資信情況、經營能力、履約能力以及擬經營的項目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政策,產業發展規劃和區域經濟政策,項目效益風險等進行審查。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管理制度。實行土地流轉風險保障制度:對流轉面積大,涉及農戶多的土地經營權流轉,鄉鎮土地流轉中心應提前介入,收取一定的土地流轉風險保證金,建立風險預防,控制和處置機制。
3、強化扶持政策
扶持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對新成立入股面積500畝以上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給予一次性補助。對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單宗土地流轉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新增土地流轉項目,對土地流出方給予一次性獎勵。對于將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出去的農村家庭承包人員,可以給予辦理最低生活保障。圍繞“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優勢產業,合理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各類經營主體給予獎勵或項目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