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種植時間悠久廣泛,產量大,在農業生產體系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品質和產量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以及民生大計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探討和分析了優質高產水稻的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優質高產;水稻;病蟲害
王福州. 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35):47-48.
在農業生產中水稻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并且分布極為廣泛,是主要糧食作物,提高水稻的品質和質量是長時間以來科研人員所追求的目標。在主要的糧食作物中,水稻具有較高的平均單產量。在實際種植中,有很多農民尚未掌握到充分的栽培技術,在生產管理上存在教導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產量不高、品質較差。科學的水稻栽培技術有利于穩產、高產,以及稻米品質的提高,會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一、稻田的基本建設
1、稻田選擇
科學選擇稻田是水稻健康生長的保障,通常而言,優良的稻田環境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稻田土壤應具備的良好的透氣性和蓄水能力;第二,土壤質地比較肥沃,并且可以使水稻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分得到滿足;第三,靠近水源,以便及時提供給水稻充足的水分;第四,氣溫條件較為恒定以及光照資源較為豐富,最高晝夜溫差不能超過15℃。
2、整地備耕
將合適的水稻耕地選好后,整地準備工作便可以開始進行了。清除稻田土壤中殘留的莖葉、石塊和作物根系等雜物,可以提供給水稻更好的栽培土壤環境。此外,還可以借助修剪田埂、平整和深翻等基建工作,為后續的水稻栽培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1]。
3、施基肥
在進行翻地前隔年施加有機質含量8%以上的農家肥,1.5-2.0噸/畝。化肥第一、二積溫帶通常施純硅肥3-4 kg/畝、尿素15-19 kg/畝、硫酸鉀8-10 kg/畝、磷酸二銨8-10 kg/畝;第三、四積溫帶通常為純硅肥2-3 kg/畝、尿素 13-17 kg/畝、硫酸鉀7-8 kg/畝、磷酸二銨7-8 kg/畝。50%鉀肥、所有磷肥硅肥、氮肥的25%作為底肥,在耙地前將其施入,其余的35%作穗肥、氮肥的65%作蘗肥施入,鉀肥作為穗肥施入。
二、壯苗培育技術
1、選種催芽
水稻在育苗方式上,一般采用的是旱育秧的方式,選種則是培育壯苗的首要步驟。品種的特性和適應性是水稻選種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必須對其予以重視,借助晾曬、風選和水選等相關方式,將種子中的秕粒、病粒等雜質除去,從而將水稻種植的品種確定出來。借助泥水或鹽水浸種催芽消毒,為了不影響水稻的發芽,應借助相關的保溫方法催芽。
2、適時插秧
移栽一般在秧苗五葉前進行,這一時期的秧苗不僅葉片較直、莖基扁平,同時具有彈性,抗旱抗寒的能力較強[2]。在對其進行移栽的時候,應適時地對移栽的時間和移栽的延長期進行調整,移栽的行距應相相同,注意移栽的秧苗上多留一點土。水稻的栽植深度不能過深,避免影響到秧苗的低節位分蘗。
3、合理確定栽植密度
要想保證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在對其進行栽種的時候應和土壤肥力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對栽植的密度予以確定。肥力充足的地塊,可以適當地將栽植密度減小;肥力較差的地塊,可以適當地將栽植密度增加;若是地塊排水不好,應保持較高的栽植密度,相反就應稀疏一點。這有利于之后生長過程中植株的光合作用,同時也和稻田中有機物的含量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三、田間管理技術
1、合理灌溉
可以從生理和生態方面考慮水稻的水分需求,從而有效控制土壤肥力,進而使種植品質和產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水分直接影響到土壤排堿壓鹽和雜草的控制。定額灌溉可以使田地中所需要的水量得到有效保證,通常控制在7500-15000 m3/hm2。在分蘗期應將水層深度保持在4 cm,鹽堿土壤深度應控制在6 cm。水深度不能太大,在分蘗期后應在出現腳窩有水的地方注入新水。定穗期和長穗期對水分的需求比較敏感,同時也是對產量影響較大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病蟲害很容易發生,保持4 cm淺水。若是土壤保水性能不好,應采用淺濕交替處理,具體就是采用4 cm淺水灌注,并縮短灌注周期;若是土壤的保水性較好,需要將灌注周期延長。
2、除草
7月初完成人工除草,抽穗后將田間的池埂草和田間稗草清除干凈[3]。采用化學除草的方式應使用阿羅津加太陽星、莎多伏、威農、農得時、草克星或馬歇特、苯噻草胺等配方;針對插秧時缺水的地方應采用阿羅津或苯噻草胺擺插前擺插后兩次用藥技術;地塊草害主要為三棱草,應采用草克星、威農和農得時插前插后兩次用藥的方法,也可以使用農得時加禾大壯等,插后5-7天,施藥在秧苗返青后進行。
3、合理施肥
針對水稻種植而言,肥料是極為關鍵的基本資料,在選擇肥料的時候,要進行綜合管控和集中考量。既要注重所選肥料廠家的正規性,同時還要集中驗收和處理肥料的品種,并系統化管控肥料運輸和存儲方式,確保肥料存儲環境的通風干燥,避免陽光直射對肥料造成的不利影響。要求底肥充足,在插秧前和秧苗生根后分別施加有機肥和返青肥,在翻耕的時候施有機肥和磷肥。
4、病蟲害防治
在水稻生長的過程中,嚴重的病蟲害會對稻米的品種和產量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病蟲害發生的時候,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采用合適的藥劑進行防治,防治病蟲害擴散。當水稻發生紋枯病的時候,可以用12%井岡霉素粉1.125 kg/hm2兌600-900 kg的水,間隔8-10天再進行一次;當稻瘟病發生的時候,可以用40%異稻瘟凈乳油2.25-3.00 L/hm2兌800 kg左右的水進行噴霧防治;稻曲病發生的時候可以用23%滿穗懸浮劑70 mL/hm2兌1000 kg水,隔8-10天再進行一次噴霧防治;二化螟發生的時候,可以用20%三唑磷乳油1.4 L/hm2兌800 kg的水或氟蟲腈懸浮劑580 mL/hm2進行噴霧防治。
在采用藥劑噴霧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時候,務必要按藥劑的使用要求進行兌水,不能為了實現高藥效,就將兌水量減少。應用細霧進行噴施,并且在噴施的時候要保證植株都能均勻受藥,防止露噴;若是同時發生多種病害的時候,可以交替使用藥劑,以免產生抗藥性。
四、適時收獲
適時收獲水稻可以保證稻米的品質、稻谷產量,并將整精米率提高[3]。過早收獲,籽粒飽滿度不好,降低千粒重,增加青米率,降低產量和品質。過晚收割,增多了掉粒斷穗現象,加重了拋撒損失,降低稻谷水分含量,加工整精米率較低,稻谷的外觀品質不佳,降低了商品性能,產量大但卻達不到豐收的目的,并且嚴重影響了下茬作物的適時播種。
五、結語
在推廣優質高產水稻種植技術的時候,要和種植要求、水稻特性以及地方條件等相結合,積極將管理措施落到實處,妥善控制每一個環節,將田間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在保證水稻優質高產的同時,促進全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吉同鑾. 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應用研究[J]. 生物技術世界, 2016(5):60-61.
[2] 孫林軍,張銀華. 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及其應用實踐[J]. 江西農業, 2017(3S).
[3] 袁海軍. 對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研究[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 2017(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