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杰

摘要 目的:探討局部進展期胃癌術中腹腔熱灌注化療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行D2根治術的局部進展期胃癌患者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腹腔沖洗治療,治療組采用腹腔熱灌注化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治療組(P<0.05)。兩組1年復發率及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3年復發率及生存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局部進展期胃癌術中腹腔熱灌注化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 局部進展期胃癌;腹腔熱灌注化療;臨床療效
腹腔熱灌注化療在胃癌術后預防腫瘤復發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有效地增加了胃癌患者術后的生存時間。但是在臨床中,腹腔熱灌注化療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化療方案的不同也會導致臨床療效不一。此次研究針對局部進展期胃癌術中腹腔熱灌注化療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進展期胃癌患者40例,均實施常規D2根治術,根據手術中的實際情況明確是不是使用腹腔熱灌注化療,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50~65歲,平均(57.5±6.5)歲;根據UICC/TNM分析法,胃癌Ⅲa患者10例,Ⅲb患者10例;高中分化腺癌患者9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患者4例。治療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47~65歲,平均(56.0±6.1)歲;根據UICC/TNM分析法,胃癌Ⅲa患者11例,Ⅲb患者9例;高中分化腺癌患者10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患者3例。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同意參加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所有患者在術后經病理證實為胃癌Ⅲa~Ⅲb期;③Karnofsky評分>70分。
排除標準:患有心、肝、腎等功能障礙的患者。
方法:①對照組實施常規腹腔沖洗治療:進行常規的D2根治切除術。②治療組實施腹腔熱灌注化療:在進行常規D2胃癌術之后在腹腔左、腹腔右及盆腔兩側分別放置1條灌注管,以此作為進水口及出水口。把氯化鈉注射液加入腹腔熱灌注化療的專用袋中,氯化鈉的濃度0.9%,劑量3 000 mL,最多不能超過5 000 mL。啟動腹腔熱灌注化療設備時將溫度設置在43℃,灌注的速度應保持在350 mL/min,灌注的時間在1 min左右。另外在灌注的過程中應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兩組患者實施手術1個月后均使用mFOLFOX6方案進行全身靜脈化療,化療12個療程。mFOLFOX6方案:靜脈滴注奧沙利鉑,劑量100 mg/m2,持續滴注2 h;靜脈滴注亞葉酸鈣,劑量400 mg/m2,持續滴注2 h;靜脈推注亞葉酸鈣5-FU 400 mg/m2,靜脈滴注亞葉酸鈣5-FU 2 400 mg/m2,持續滴注46 h。間隔2星期重復1次。
觀察指標:①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比較;②對兩組患者術后1年及3年的復發率和生存率進行比較。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60.0%,明顯高于治療組的25.0%,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術后1年及3年復發率和生存率比較:對照組1年復發率及生存率分別為5.0%及75.0%,治療組1年復發率及生存率分別為10.0%及85.0%,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3年復發率及生存率分別為45.0%及40.0%,治療組3年復發率及生存率分別為15.0%及75.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胃癌是臨床中常見的惡性腫瘤,胃癌的主要轉移途徑就是腹膜播散,胃癌術后發生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常見因素。由于血漿一腹膜屏障的存在,導致靜脈全身化療和區域性化療的臨床療效并不是理想。目前在臨床中腹腔熱灌注化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理想的臨床療效。腹腔熱灌注化療在藥代動力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效應,對放、化療的增敏,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及抑制腫瘤轉移等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腹腔化療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腹腔熱灌注化療,主要是把熱療和化療相結合,為胃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腹腔熱灌注化療的化療藥物的直接細胞毒效應在對癌細胞起到殺傷作用的同時,溫熱效應可以在分子、細胞和組織等不同水平對癌細胞產生影響,最終導致癌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另外,溫熱效應也可以強化化療藥物對組織的穿透性,從而加強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當濃度較高的化療藥物直接作用在腹腔內游離癌細胞或轉移灶時,在保證化療藥物藥效的同時也有效地降低了藥物的毒性反應。手術后使用大量的灌洗液對腹腔內進行機械性的沖洗,在清除血小板和單核細胞的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在手術切口愈合過程中有關因子對殘余腫瘤細胞的促生長作用。另外對陳舊性血塊、纖維蛋白碎片及脂肪顆粒起到了清除作用,極大降低了術后腸粘連發生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