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要 目的:探討腎移植受者焦慮和抑郁狀況的評估及護理。方法:收治腎移植受者80例,采用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測評,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觀察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后,患者的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評分優于干預前(P<0.05)。結論:對腎移植受者進行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
關鍵詞 腎移植受者;焦慮;抑郁;評估;護理
為了研究腎移植受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況以及相關的護理干預效果,我們決定開展此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腎移植受者80例,整個研究過程需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80例患者中,男40例,女40例;年齡32~68歲,平均50歲;病程1.4~2.2年,平均1.8年。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腎移植受者;②愿意服從此次研究的患者;③所有患者均具有明顯的焦慮、抑郁傾向。
排除標準:①患有先天性疾病及傳染病患者;②腎功能不全者以及肝功能不全者;③處于妊娠期的婦女或者正值哺乳期的婦女;④對藥物過敏以及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
方法:先對80例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估,由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進行測量,給予80例患者焦慮、抑郁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干預措施:①針對患者的消極情緒,應該加以引導,讓患者主動傾訴自己的負面情緒。醫護人員針對患者的內心矛盾應該及時疏通,鼓勵和支持患者,讓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腎移植。②醫護人員要走近患者,了解患者的喜好、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和困境,多方面了解患者,關心患者的病情變化,讓患者感受到安全、溫暖。③耐心為患者講解關于腎移植的知識,必要的時候可以講解一些腎移植成功的案例,讓患者對腎移植形成正確的認識。④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為患者播放輕松、愉快的音樂,讓患者精神放松,緩解焦慮、抑郁情況。
觀察指標:觀察80例腎移植受者的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評分。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腎移植受者的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評分優于干預前,干預前后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據相關報道,對于不可逆終末期腎病的治療最有效的方式是腎移植,這對于維護患者健康來講非常有效。但是,據韋宏等的研究顯示,腎移植患者與其他正常患者相比,極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王莉等對于腎移植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的進一步研究發現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明顯。腎移植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如治療費用昂貴、家庭支撐程度、日后的生活能力等。陳廣玉等調查了130例腎移植患者的焦慮狀況,經焦慮量表評分,發現評分低于50分的人數占到76.3%。Calmus等調查了96例腎移植患者的抑郁狀況,經抑郁量表評分,評分低于50分的人數占83.3%。臨床研究表明,合適的護理干預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改善焦慮、抑郁狀況。為了研究腎移植受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況以及相關的護理干預效果,我們開展了此次研究。整個研究過程,我們采用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測量。結果表明,腎移植受者的焦慮、抑郁狀況,在給予護理干預后,其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評分優于干預前。
綜上所述,通過評估腎移植受者的焦慮、抑郁狀況,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受者焦慮、抑郁狀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