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5月16日,在杭州某小學《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比賽上,一位小學生說:“我的夢想就是發財!”消息一出,孩子的言論立刻在網上“火”了。支持的一方認為童言無忌,每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理想都應該得到理解;反對的一方認為孩子不應沾染太多的世俗觀念,家長和學校要對孩子的價值觀進行積極的引導。
孩提時代每個人都懷揣夢想。談起未來,解放軍、科學家、教師……曾經是一代人眼中的首選對象。今天,孩子們的選擇更加多元,游戲主播、網紅、明星等似乎更受歡迎,真的是我們曾經心之所向的職業變得沒落,還是世道變了,人們的價值邏輯更為簡單直接?不必苛責說這句話的小學生,就像《皇帝的新裝》里誠實的孩子,他只是講了大人不敢講的真話。這句話之所以迅速走紅,也是因為反射了人們的焦慮,戳中了社會的“痛點”。真正讓人臉紅的不是孩子的“發財”夢想,而是當下某些行業的浮躁之風和不少人扭曲的價值觀,不少人的心靈被財物異化,金錢成為價值觀的核心,信仰、理想、道德、親情等越來越淡,拜金心態掏空了整個人的靈魂!
談起夢想,不由想起馬丁·路德·金,這位美國牧師、社會活動家、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也發表過《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
……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少年毛澤東用詩贈父:“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周恩來負笈東渡尋求真理,以詩言志:“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習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在今年“六一”來臨之際,習近平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的學生回信,他在回信中說,你們的來信我收到了,看了以后感到很高興。希望你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你們說,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話講得很好。希望你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將來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面對“發財”夢想,我們更需要的是“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