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經》闞麗麗
上半年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陸續公布。整體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形勢整體保持穩健,經濟增長、通脹和就業較為平穩,穩杠桿等供給側改革扎實推進。聚焦2018年經濟“下半場”,有專家表示,下半年穩杠桿將成政策主軸,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回顧上半年,我國面臨中美貿易爭端,同時國內金融處在穩杠桿的大環境中,在此背景下,上半年GDP增速達到了6.8%,與去年全年持平,保持了經濟的增長和政策的穩定,實屬不易。前瞻下半年,我國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可能增多。
從下半年經濟發展大環境來看,“外部環境確實有很多的變數,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有所上升。從外部來看,上半年世界經濟呈現復蘇的態勢,復蘇的同時也有一些分化,但是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這對世界經濟復蘇會構成一個重大的挑戰,對我們來講也增加了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從內部來講,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當前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攻關期,下一步,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擴大內需,使經濟運行始終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而就具體領域來分,毛盛勇介紹,今年下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應該還是能夠延續溫和上漲的水平;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進口政策、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等因素,下半年消費將持續比較好的增長;從上半年房屋新開工面積、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購置費增長加快這兩個先行指標,可以預計下半年房地產投資也有望保持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隨著項目清理完成,合規項目加快落地進度,基礎設施投資下半年有望保持基本穩定;下半年對外貿易確實面臨一些挑戰,但是也有很多有利的因素……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上半年經濟維穩發展,與我國宏觀杠桿逐漸趨于穩定,去杠桿壓力降低息息相關。2017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的重要任務就是穩定金融部門的杠桿率,防范金融風險。2018年上半年,金融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穩定杠桿率,打擊資金空轉,促進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措施,金融部門穩杠桿的成效顯著。
自去年以來,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2017年杠桿率增幅比2012-2016年杠桿率年均增幅低10.9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杠桿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個百分點。業內人士分析稱,“穩杠桿”成2018年以來主基調,即“去杠桿”實際上變成了“穩杠桿”。
在立足上半年金融良好的發展態勢下,下半年諸多政策或已穩步推進。例如,7月23日,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中提出“去杠桿初見成效,穩杠桿成為下一階段主要目標”。顯然,中央對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已經開始著手調整。
專家分析,穩杠桿的大背景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積極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同時擴大內需的短期相關政策要和中長期的結構調整、風險防控和改革深化等結合起來,不能偏廢。金融穩杠桿的初衷是防范金融風險,促進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保證經濟穩定發展。應該要合理安排好穩杠桿的時點、力度、影響,保證在穩杠桿的過程中經濟增速和金融市場穩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