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英
(新疆阿克蘇市實驗中學,新疆 阿克蘇)
每到寒暑假,布置數學作業就成了老師最頭疼的事。布置什么樣的數學作業,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回顧以往學生交上來的數學作業,老師們都頭疼。我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上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等特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更差了。寒暑假傳統的數學作業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作用甚微。怎樣布置有效的假期作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也一直在嘗試著新的假期作業的設計。下面筆者談一點想法與同仁們分享。
放假前夕,數學課代表就來找我要假期作業了。我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跟她聊起關于假期生活怎么過的問題。我倆聊得火熱時,我突然問:“整個假期時間排得滿滿的,好似沒有做假期作業的時間哦?今年的假期作業待定。把你們班的同學全部建一個群,作業我每天會布置的。”當然,每天布置作業也會不一樣,否則學生慢慢地也會失去新鮮感,失去興趣。
每天布置一個任務,可以是自學某一個知識,老師提出問題,大家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如在某一天的學習任務是自學“異面直線的定義”。這樣學生討論就非常熱烈。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了,也愿意參加到這樣的活動中來。這樣的討論型作業,沒有自學的同學想要加入到這個討論話題,就必須先去看書、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手和腦中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起著兩方面的作用,那就是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讓學生動手制作小模型,在學生做的過程中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比如,某一天的學習任務是:“自學椎體、臺體、柱體的表面積”。為了讓學生真正明白這些幾何體的表面積公式的推導,布置了下面的任務:自制圓錐、圓柱、圓臺,并將其展開,推導它們的表面積公式。為了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度,要求保留作品,開學后展評。學生通過親手操作,明確了其表面積公式的來龍去脈,對知識點的掌握就更深刻了,落實了這節課程的教學目標。
家長也會在群里討論當天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況。有了家長的督促、老師的鼓勵,孩子們的熱情就更高了。同時學生也會交流一下假期中有意義的、有趣的話題。
自學能力是學生的一項最基本的能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提高學生其他各種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個人成為他自己文化進步的主人和創造者。”所以,假期作業的設計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自學完成相應的課本作業,從簡單到容易,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而完成自學任務,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假期本該是讓學生放松、休閑的時光,過度的假期作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很多學生還有其他的活動,不能占用他們太多的時間,所以在布置任務時也要考慮到這一點,偶爾會布置諸如“今天的學習任務是學習一首歌曲,要求含有數字就行”的作業,在規定的時間里展播。這時候,有音樂天分的就很樂意,沒有音樂天分的也可以只唱幾句就行。或者是這樣的作業:“今天的學習任務:看電影《摔跤吧,爸爸》,看完后群里討論該電影哪些細節感動了你。”這些作業學生樂此不疲,當然,推薦的電影要富有正能量才行。諸如此類的作業,豐富了學生的暑假生活,同時使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所提高。我始終相信,美好的教育是從潤物細無聲開始的。
傳統的假期作業,只有等到開學時學生交上時才能批閱,由于數量大、內容多,教師很難對所有作業進行精改,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
既然是通過網絡布置作業,那么,我們的評價也在網絡進行。針對不同類型的作業,反饋形式可以不一樣。比如前面提到的若是討論型的作業,當天就在群里討論最好的結論,同時得出當天的最佳“辯手”;若是制作類的作業,當天就在群里展示,評出“最佳手工獎”;若是書面的作業,就由教師來批閱。教師可用美圖秀秀等軟件批改,及時反饋給學生。作業的反饋重在及時。只有及時,學生才能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教師也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假期數學作業是為了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教師設計與布置的作業要貼近學生實際,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科學。同時做到及時反饋和評價,才能發揮布置作業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