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歡
(農安縣第十中學,吉林 長春)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素質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其在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信息技術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充分結合,能夠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起到巨大的作用,有效培養他們在創新方面的能力,以此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相關措施如下:
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科占據的優勢,結合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制訂出教育教學的相關計劃,使課堂教學的內容更有趣味性,以此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比如,在講解圖片數據處理的具體方式時,可以讓學生借助于圖像處理的相關軟件制作出電影海報,按照自己的審美觀設計出海報的畫面,充分發揮出他們的靈感。在此趣味性較強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創新方面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運用相關信息技術的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要適當并及時對學生所取得的成果加以肯定,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激發他們學習的成就感,以此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比如,在學生制作完電影的主題海報之后,可以將他們的作品當中內容比較新穎且質量相對較好的海報展示在課堂上。不僅對表現比較優秀的學生起到了鼓勵作用,還可以引導其他的學生對這些作品加以觀察和借鑒,以此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出更加優秀和新穎的作品。
在常規的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沒有重視強化學生在思維方面的能力,這對于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當中,教師一改過去直接說出結果的教學方法,而通過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出教學的內容,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散,讓學生將其思維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比如,在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海報的顏色以及內容進行搭配的時候,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自己的搭配方式,而是要問學生怎樣進行搭配才能讓海報的畫面更具感染力,讓他們自己去探究搭配的具體方案,以此創建出學生自己的搭配方式,達到創新設計理念的目的。
在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當中,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由老師單一的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須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核心,進行主觀性講解的教學方式,要在開展教育教學的工作時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提高教學的效果。比如,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對幻燈片進行排版的時候,要盡可能讓學生掌握主動權,讓他們自己設計,在最大程度上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有個性,不再使用固定式的幻燈片排版設計,以此培養高中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創新能力。
在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按照不同學生所具備的不同個性、相應的能力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組織小組內的學生開展不同類型的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活動。學生在小組當中明確自己的分工和融洽的整體合作,不僅能夠使自己的個性與天分得到更好的展示,提高他們在思維方面的創新能力,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操作與合作能力,并增強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
信息技術學科的相關知識有著較高的實用度,其知識內容和學生平時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以學生平時的生活為基礎,讓學生把掌握的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充分應用在平時的生活中,以此達到創新生活的目的。在學生平時的生活當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不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的知識內容,提高他們運用學科技術的實踐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基于平時的生活建立創新的思維,以此把此先進的創新理念全面引入到生活的各種方面。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對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而要想通過開展高中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先明確現階段提升高中學生在創新方面能力的意義,從而以我國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為依據,結合現階段高中課堂教學工作當中的基本狀況,采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相應措施。同時不斷完善應用這一措施進行高中課堂教學模式,以此加快我國教育事業整體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