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反思被認為是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哪些事件應該被反思,如何反思是很多教師頭疼的問題。關鍵事件可以作為教師反思的有效理論,辨別和審視這些關鍵事件可以作為教師實踐和反思的重要活動。在教學外語實踐中,教師應該對關鍵事件具有足夠的敏感性,從對關鍵事件的分析中反思教學實踐,找到提高教學的方法。
本研究對于關鍵事件的調查是從學生的視角,但目的卻是增強教師觀察和反思的敏感性,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Brookfield(1990)把關鍵事件看作“計劃外的、不曾預料到的記憶猶新的事件”。Tripp(1993)認為“慣常的、每天發生的事件也可以成為關鍵事件,它們之所以成為關鍵事件是因為有人認為它們 ‘關鍵’”。關鍵事件的辨別、測量、預測不可能是完全客觀的,而是依賴于觀察者的意識和觀察的主觀愿望。關鍵事件在學習者的生物學過程中也許會成為重要的轉折點或促成重大變化。Richard和Farrell(2005)指出“關鍵事件可以觸發對教和學的更深理解”。Farrell(2008)指出“如果教師經常性地反思這些事件,也許會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上有新的發現”。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廣東某高校三個本科班級,來自三個專業管理、中文和經貿。調查工具是一套問卷,調查關于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語言學習關鍵事件,鼓勵學生辨別自己所認為的英語學習的“關鍵事件”。問卷問題為:“你還記得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時候有什么事件讓你改變了對英語學習的態度嗎?這些事件可以是大事件、小事件,甚至是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也許是由于老師、學校、天氣、課程、朋友、家長、環境等而引發的,什么事件對你來說最突出?它們是如何改變了你對學習的態度?”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筆者將這些“關鍵事件”進行分析,大致歸類如下:①教師的影響(46.6%); ②家庭影響 (9.9%); ③同伴影響(6.8%);④影視/環境等影響 (12.2%)。下面就學生的問卷內容從正面和反面兩個方面進行摘錄和反思。
1.正面影響的“關鍵事件”。 (1)教師“關鍵事件”。通過上述調查結果中46.6%的比例可以看出,教師的影響是最大的,而通過進一步分析問卷關鍵事件,發現他們多數是與教師有關的事件。這些事件包括教師的重視、教師的期望、教師給予的機會、教師的耐心和激情、教師的嚴格要求、教師的監督與指引、教師善于發現學生潛力的能力、教師的鼓勵和贊賞、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作為榜樣的行為等,這些都可能對學生產生不小的影響。例如:
“在小學六年級時,我的英語老師對我很好,很看重我,選我做英語科代表,并讓我在早讀課上帶讀。為了不讓她失望,每天我回家都讀英語,為第二天的早讀做好準備,慢慢地,我就喜歡上英語了,喜歡上那二十六個字母演繹出來的無數個單詞,喜歡上那讀起來讓人輕快的英語。” (林同學)
“高中的時候,班主任告訴我許多現實的問題,包括工作問題、學習問題、作風問題等,同時,她激勵我、嚴格要求我的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她每天早讀和晚讀都要求我們大聲朗讀英語單詞、課文,甚至監督我們英語單詞的背誦和聽寫,但也注重我們其他科的學習,因此改變了我的學習態度,尤其是關于英語方面。” (張同學)
(2)家庭“關鍵事件”。雖然家庭影響只占9.9%的比例,但是父母的期待、鼓勵和引導,以及提供給孩子的學習機會,等有時候能對孩子英語學習態度起到決定性作用。例如:
“高中時候,有一天,媽媽對我說:‘女兒,你英語學得好嗎?’ ‘一般般。’我說。媽媽說:‘如果你愿意,我和爸爸想給你個出國學習的機會。’從那以后,我變得喜歡英語。現在,我依然對英語充滿熱情。現在,我很遺憾自己在大學為什么沒有選擇英語作為專業。 (方同學)
(3)同伴“關鍵事件”。良好的同伴榜樣,也會產生微妙而巨大的影響。這樣的榜樣可以是家里的兄弟姐妹、親戚的孩子、同班同學、同桌。例如:
“姐姐學英語專業,經常在家聽英文歌及看外國電影,自己在跟著看的同時也開始對英語感興趣。”(譚同學)
“英語學習態度的轉變是在我遇到高中同學的時候。她英語學得好,每次考試都是第一,不只英語,其他科目也學得好。她是我的同桌,與她一起學習讓我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 (莊同學)
(4)影視/環境“關鍵事件”。周圍環境也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環境因素,如影視資料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
“最觸動我學習英語的是在電視上看到奧巴馬的英語演講,他流利的英語演講,有感情地投入到每句話的語境中,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英語。只要有時間,我都會看一些用英語報道的國際新聞。盡管很多聽不懂,卻很認真地想去聽懂。有時候在聽英文新聞時,我會因為聽懂了一兩個單詞兒開心。因為有想聽懂的欲望,鼓勵自己去記單詞,去讀英語文章。在每次上英語課的時候,我會特別興奮,為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能用英語溝通而興奮。” (姜同學)
2.負面影響的“關鍵事件”。關鍵事件的調查,讓教師看到了容易忽略的一些微小事件,看到了學生什么時候開始對英語的興趣降低了。下面主要介紹教師和環境兩個方面。
(1)教師“關鍵事件”。教師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對有些學生有巨大影響。例如:
“高中時,英語老師硬性要求學生按照他的方法學習,不予學生任何自主學習的空間,導致英語學習變得越來越困難,逐漸對英語產生厭惡。” (林同學)
(2)環境“關鍵事件”。過大的壓力、缺乏早期英語學習環境、不理想的環境都可能會對某些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
“小學五年級之前,沒學過英語,基礎比別人落了一截,就不怎么喜歡英語了。” (孫同學)
“到了初三,可能是升中考的壓力讓我對學習有點厭煩,特別是英語,所以落下很多的功課,直到現在都未能對英語恢復以前的興趣。” (李同學)
“上了高中,是全寄宿教育,課后在宿舍讀英語會影響別人,所以選擇了默讀。可這種記憶方法效果極差,很快我便對課后記英語厭煩了。” (歐陽同學)
本研究試圖應用關鍵事件理論、調查學生感知到的關鍵事件供外語教師探討,從而提升教師對語言學習過程的敏感意識。有些事件看似并非大事,卻往往被教師忽視,而這些事件之所以“關鍵”是因為它們被學生注意到了。教師應該具備對關鍵事件的敏感性,每個時刻的關鍵事件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初始條件,或者對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造成不斷擴大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未來造成巨大的影響。外語教師可以提供大量積極的初始條件,例如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與家長良好的溝通、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樹立積極的榜樣等,只要其中任何一個條件在某個時間被某個學生注意到,學習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教師要從每一件小事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教師許多看起來毫無意義的決定、行為和話語,或許能改變學生的一生。
參考文獻:
[1]Brookfield,S.D.,The Skillful Teacher [M].Jossey Bass,San Francisco,1990.
[2]Richards,J.,Farrell,T.S.C.,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