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超
(重慶市榮昌區寶城初級中學,重慶)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作為初中階段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歷史學科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課改將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作為各科教學的目的,這就需要初中歷史教師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從而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涵蓋面極為寬泛,時空觀念、對史料求真務實的實證精神、正確的歷史價值觀等都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將核心素養培養滲透在歷史教學當中,立足于教材、立足于課堂進行拓展延伸。那么,具體來說,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應該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呢?
初中歷史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和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高低有著密切關聯。核心素養引領下,培養學生歷史素養,進而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是歷史教學的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在核心素養理念引領下深入研讀教學大綱,深挖歷史教材,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正確教學方向引領下,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才能更具科學性、更富有效性。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將灌輸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教學,讓傳統的封閉、單向知識灌輸的課堂得以改觀。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要對學生理解、分析歷史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在主干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立足于主干知識進行闡發,讓學生對歷史事件中出現的重要現象、對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在當時產生的社會影響有全方位的了解,進而運用相關理論對歷史事件進行解釋,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好奇心和興趣是人的天性,對于初中生而言,興趣更是推動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要想提高有效性,教師首先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要善于對教學內容當中的趣味性因素進行深入挖掘,想方設法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能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隨著教育逐漸走向現代化,可供歷史教師應用的新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教師可以將多媒體運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當中,讓現代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盡可能地將歷史事件的原貌進行還原,將相關文字、圖片、視頻、音頻資料充分利用起來,給予學生多重感官刺激,這樣做不僅可以起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還方便學生更直觀、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歷史事件。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先以“楊貴妃吃荔枝一共累死了多少匹馬”的綜合介紹開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樂、朝政日以腐敗的短視頻導入新課,然后讓學生通過讀教材對安史之亂的背景、時間、經過、影響有初步的認識。然后多媒體出示杜甫的《無家別》一詩,讓學生思考這場戰亂給人民造成的災難,進而深思從這場戰亂得到什么啟發。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睔v史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了解歷史,更重要的是形成歷史思維,在準確認識我國現實國情的基礎上借鑒歷史上的成功經驗,增強創新精神、提升科學素養。因而,歷史學習并不是孤立的,歷史事件的發生也不是偶然的。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單純地講“過去”,還要結合時代,聯系現實,提高學生運用從歷史事件當中總結出的具有規律性的結論解讀現實的能力。在聯系現實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在知識記憶方面更加靈活,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得到訓練,科學素養也得以提升。例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明朝的對外關系”時,在對鄭和下西洋的條件、目的、時間、歷史意義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討論明朝對外關系和當前我國對外關系的異同,學生普遍認為明朝時期和平寬容、開放交流、睦鄰友好的“鄭和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不僅被繼承下來,還有所創新。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調查本地的文物古跡,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讓學生從現實當中感悟歷史。從歷史當中,他們汲取了豐富的精神養分,科學素養得以提升。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初中歷史教師要以全新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著手,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進行優化,以富有趣味性、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