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工具,教師首先應對其教學特點和優勢進行分析,進而根據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力,明確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小學生正處于具體思維轉變成抽象思維的時期,缺乏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應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同時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向學生提供形象、逼真的教學環境,通過具體的視頻和圖片,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數字時,教師從生活中篩選出與數字形狀相似的事物,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具體的圖片,加深學生對數字的印象,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數字7像鐮刀,教師向學生展示農民使用鐮刀收麥子的情境,學生對數字7的形狀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其書寫的方法;數字3像耳朵,教師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的耳朵進行觀察,高效地完成數字學習。除此之外,教師在數學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數學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情境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探討,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動力。再如,在“進位加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假設學生擁有20塊錢,買文具需要花費6塊錢,問老板需要給自己找零多少?同時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上述問題的視頻,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程度。以學生作為數學問題的主角,創設形象的課堂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數學公式的推導和證明過程,是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難點。由于學生缺乏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想象能力,不能從本質上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所以,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將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形象的圖片和視頻直觀地表示出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直接地闡述和推導,會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若教師將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相等的三角形,在信息技術教學工具中完成平行四邊形拼接的過程,進而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推導,同時結合數學交換律和結合律,就能高效地完成數學公式的推導。再如,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可以采用微元法,將圓分成無數個扇形,運用信息技術將扇形以具體的拼接方式,形成一個近似于長方形的形狀,進而引入扇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加深學生對數學公式的記憶程度。
數學知識具有包括面廣、內容繁雜的特點,同時相應的數學知識之間又有一定的關聯性,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時間是有限的。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及時對數學知識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對已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自身的記憶程度。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幫助他們構建一個完善的數學知識結構,提高學習效率。例如,當教師完成一個單元數學知識的講解之后,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對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概念和知識點進行篩選、總結,同時對重難點進行標注,形成一個完善的數學知識復習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況,不斷彌補自身的學習漏洞。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在數學習題解答中經常出錯的問題,形成一個專門的數學知識訓練,通過多個相似數學問題的求解,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
通過對學生的學科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教師可以發現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但是在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方面卻積極踴躍,學生差異化的學習態度也對最終的教學效果產生了直接影響。從學生的這一學習特征出發,小學數學教師要進一步明確信息技術應用的突出價值,發揮信息技術輔助作用,讓學生可以自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拓寬學生的學習平臺和學習空間,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不必在指導學生如何正確畫圓方面花費大量的口舌和給出大量的解釋,而是為學生提供電子白板這一信息技術工具,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臺,促使學生自主消化和理解圓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先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正確的畫圓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總結畫法和技巧。最后教師可以將自主學習的權利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親自利用電子白板進行繪畫操作,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再如,在教學“圓錐體體積推導公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突破教材的束縛,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方面的關系,并指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他們在自主學習后交流學習經驗,積累自主學習技巧,真正激起自主探究的熱情。
實踐教學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中積極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因為數學學科本身的實踐性特點就十分突出,將實踐教學應用到數學教育當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實踐當中促進學生知識的消化與內化。就當前小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能力發展特點而言,他們對于實踐操作有著一定的偏愛,實踐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的生動和豐富,促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鍛煉智力能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可以讓他們將自己的眼耳手腦口等各個身體部分巧妙整合起來,進而促使其在操作過程中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教師要重視數學實踐教學,注重結合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實操能力訓練。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內容時,教師要注意發揮信息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優勢,用動畫為學生展示剪、拼、移等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面積的全過程。課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剪、拼、移等方式親自進行轉化操作,強化直觀的學習感知。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強,而這樣的思維特點和數學學科的抽象特征有著突出矛盾,這讓學生思維品質的完善以及思維轉化受到阻礙。教師要幫助學生突破這一思維障礙,最為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因為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優勢十分突出,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維發展規律相適應。以“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為例,正確審題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但這正是學生缺乏的一項能力。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利用“變色”“閃爍”等元素吸引學生注意,促使學生主動探尋條件與問題之間存在的關系。同時,還可以將題目中涉及的數量關系,用線段圖等方式直觀展現出來,化抽象為具體,啟發和點撥學生的思維。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完美地融入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對數學思想和解題技巧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可以促進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