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空間智能指的是,幼兒能夠清楚地說出視覺表象;輕松地看地圖及其他圖表;喜歡搭積木、拼圖、走迷宮及下棋等游戲;喜歡畫畫、泥土等藝術;喜歡看圖畫書或圖片,并且在閱讀時能夠從圖片中獲取大量的信息,等等。空間智能是眼睛對于顏色、形狀、線條等與空間之間關系的敏感度,并且能夠將眼睛所接收到的信息在大腦中呈現出來。
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教育指南中,明確提出了將培養幼兒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作為教學目標。為此,在幼兒園的一日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幼兒比較喜愛的游戲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空間方位能力,幫助幼兒構建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的空間關系,豐富幼兒的空間方位識別經驗,引導幼兒運用所學經驗來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的生活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方向與空間辨識能力等多種能力,進而提升幼兒的空間智能。
幼兒空間智能的發展,需要讓幼兒在各種生活體驗和周圍環境的互動中逐漸產生并且構建的,而方位游戲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與探索,并且提高其空間方位感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首先將玩具放在幼兒面前,然后用其他物品遮蓋起來或放在桌子里面、下面,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玩具,幫助他們建立里面、外面、上面及下面等空間方位概念,引導幼兒學會分辨上下、左右、前后。在體智能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增加一些上下、左右、前后的動作指令,引導幼兒在戶外各種運動設施上爬上、爬下、爬進、爬出、前后跑、左右跑等,感知空間方位的變化,可以提高幼兒對方位的辨識能力。
又如,教師可以開展定向尋寶活動,首先引導幼兒學會看地圖與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然后告訴幼兒尋寶目標,讓幼兒在地圖上找到目前所處位置及目標位置后,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并且在地圖上路線的指引下來到尋寶目的地。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教師還要提醒幼兒注意看路標。這樣讓幼兒體驗游戲快樂的同時,對幼兒的方向感、空間想象力與執行能力都進行訓練,對于提升幼兒的空間智能非常有效。
客體永久性是幼兒空間智能發育的重要方面,是指幼兒能夠認識到客觀事物是不依存于自己的感知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如幼兒經常玩兒的躲貓貓游戲,可以使幼兒的客體永久性得到反復訓練與提升。
躲貓貓游戲可以分為藏物游戲和藏人游戲。對于藏物游戲,教師將物品藏起來,然后幼兒根據教師的方位提示及指向性提示尋找物品,或者幼兒自己思考物品可能會藏在什么地方,這樣有助于幫助幼兒形成客體永久性的初步認識,同時也能提升其空間方位能力。對于藏人游戲,教師首先利用桌子、椅子等進行場景布置,然后讓幼兒觀看《找小貓》的視頻,找一找小貓在哪里?引導幼兒完整地說躲在(上、下、里、外)……地方,初步感知方位,學會運用方位詞。然后,讓幼兒自己找好地方躲起來,教師扮演貓媽媽開始抓小貓,被抓住的幼兒要說:“我躲在……地方。”此外,躲貓貓游戲還可以將負責找人的幼兒眼睛蒙上,這樣幼兒在蒙眼之前就會認真觀察自己周圍環境中各項設施的擺放情況及所在位置,蒙上眼后就會努力回想之前的情境,通過感知來判斷周圍物體的位置,不斷地想象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根據躲貓貓游戲中其他幼兒發出的聲音及時調整路線,這樣有利于增強幼兒對世界的感知能力和空間方位的認識。
構建游戲是幼兒比較喜愛的活動之一,在構建過程中,幼兒需要不斷思考與想象所要構建物體的結構、形狀、功能、如何將不同的物體拼接起來,這對于幼兒的空間形象思維能力及生活經驗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紙箱、紙盒、各種積木、拼插玩具等多種構建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材料,達成各種各樣自己喜愛的、有趣的物體,如有的幼兒利用紙杯和牙膏盒等廢舊物拼搭的幼兒園校車;有的幼兒利用紙箱等材料拼搭的滑板車、蹺蹺板、升降飛機等,讓幼兒將自己腦海中所想象的事物借助于實物表現出來。
又如,在開展主題“我們的幼兒園”構建活動中,在前期階段帶領幼兒對幼兒園的建筑及設施進行了解,并且利用區域活動讓幼兒自己繪制“我喜歡的幼兒園”規劃設計圖,然后引導幼兒從平面圖形向立體結構進行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要讓幼兒注意結構中各個部件的形狀、大小規劃,同時將過去游戲中對構建材料較有技巧處理的作品回放給幼兒看,讓他們了解各種材料所具有的特點及搭建技巧,從而構建出具有平衡性好、構思新穎的各種造型。
在美術游戲活動中,繪畫能夠引導幼兒借助紙筆等工具和材料,運用色彩、造型、構圖及線條等創造出視覺形象,學會表現物體的上下、左右位置,認識物體的整體結構與各種空間關系,表達幼兒的情感及空間思維形象。例如,在“游樂場”主題的美術游戲中,引導幼兒將自己看過的、玩過的游樂場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在創作前,幼兒會在腦海中想象到游樂場的過山車、旋轉木馬、滑滑梯、摩天輪等游樂設備。在創作時,幼兒需要將這些三維的物體轉換成二維的平面畫上。在此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要指導幼兒應該怎么畫,而是應該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繪畫創作,必要時給予細節方面的提示,讓幼兒對作品進行適當補充,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空間智能的發展。
同時,美術游戲活動中的手工活動,如捏橡皮泥、剪紙、陶藝、折紙、編織等多種形式,利用鮮艷的色彩、豐富的材料、多樣的形式,促進幼兒空間智能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利用橡皮泥試著捏出他們眼中的事物及想象的世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創造力,增強幼兒對美的感知與鑒賞力,而且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架構能力,學會將虛擬的想法化成真實的物品呈現。
綜上所述,幼兒時期是培養其空間智能的重要階段,教師應采用幼兒比較喜歡的游戲形式,同時不斷優化幼兒園游戲活動和內容,有針對性地刺激培養,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參與、觀察體驗、想象創造,對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空間方位把握能力及視覺辨別能力等方面進行強化與訓練,進而豐富幼兒的空間方位識別經驗,促進幼兒空間智能在游戲中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崇銳.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空間智能發展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7,(1):76-78.
[2]傅孟霞.培養兒童空間認知能力的數字化游戲設計[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3]趙珉娜.建構游戲與兒童空間智能發展的相關性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3,(2):151.
[4]楊潔.“建構游戲”提高孩子智能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