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鎂金
(陜西省榆林市橫山中學)
近年來,隨著新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課程標準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對素質教育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高中英語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既帶來了優化教學質量的機遇,又帶了教學改革的挑戰。為了抓住機遇,使高中生養成正確、高效的英語學習方式,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老師需要充分考慮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新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提出的觀點總結如下:
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進行了特別強調,并要求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活動。這就需要老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要做到這些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當中,老師采用的教學模式較為固化,基本以“一言堂”的形式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這種模式下老師非常辛苦,但是受到的教學效果卻并不明顯。此外,由于課堂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聽,而沒有時間進行具體的學的活動,也阻礙了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盡量少用漢語進行教學輔助,多讓學生聽教材搭配使用的英語聽力材料,讓學生在英語的環境當中逐步培養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如果單純依靠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語言的學習除了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就是將所學語言進行實踐應用。因此,老師除了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更多自由學習的活動時間之外,還需要在課下讓學生聽一聽英文廣播或歌曲、閱讀英文報紙、書籍等,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動形成良好的英語自主學習習慣。
對于一門語言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聽、說、讀、寫立體式進行語感的培養,這樣才能更快地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水平,同時在這樣的語感培養模式下,學生更能夠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原理與樂趣,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上更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的教學計劃。
除了變化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之外,還需要對傳統的教學形式進行一定的創新。
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為了更便于管理課堂,多采用講解與問答相互搭配的形式。這樣的模式較為枯燥,無法保證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容易忽略掉學生的實際學習問題,打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新的課程標準下,老師一定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多加入互動,特別是有效的師生互動。這樣既便于老師隨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動態,還可以不斷強化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更高效。例如:老師可以將上課內容“任務化”,指導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分別完成課內的聽、說、讀、寫練習,并及時給予學生反饋。這樣不但突出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還保證了有效的師生互動,讓老師能夠更準確地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引導。
當前的教學當中,英語學科的單科成績呈現明顯的兩極化趨勢,成績好的學生特別好,成績差的學生甚至達不到平均及格線。通過與學生的深入溝通和了解,導致這一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成就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在開始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后逐步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成就感加以重視。
例如:多組織一些小組學習活動。小組學習活動需要小組成員間的相互配合,這樣成績差的學生與成績好的學生之間可以形成有效的互補,在學生間形成相互指導、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在指導別人的過程中收獲分享的成就,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在與同學的交流互動中理順自己的思路,這樣從不同方面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能夠不斷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此外,還可以通過加強有效的課堂評價方式,通過老師的指導點評,來加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讓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積極心態。
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當中,對以上方法進行具體的應用探究的過程中,老師還應該特別注意教學方法不能一概而論。每一單元甚至每一節課的學習內容都需要老師在課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準備,才能更順利地開展好教學活動。不能將所有的內容都生搬硬套,這樣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
老師的備課要貫穿始終。整個英語課程從準備教案開始,一直到課程內容的測驗復習都需要涵蓋在老師的備課內容當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和接受情況進行及時的整改,達到更完善的學習效果。
[1]周菊.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2017(14).
[2]李巖.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有效策略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