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利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大荊中學)
經濟的加速發展,促進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的世界處于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的更新就更加重要,教育要趕上知識變更的速度,就得加強相關認識,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思維方法。當教育理念更新了,知識系統也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人們就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完善自我,以更好的狀態適應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的諸多教材改革并沒有產生顯著的效果,也未影響教學形態的變化。因此,教學管理改革仍然任重道遠,教師要具備豐富且扎實的知識功底,才能成為全能人才,抓住課堂效果和課堂活動。
建立人本教學管理模式,讓人的發展通過群體活動產生,并且促進人的其他領域的發展。群體有著強大的互相影響作用,并且為學生的情感發展提供相對有效的場景,為學生塑造一個完全平等和團結乃至尊重的組織氛圍,這對于教師提供了很大的感召功能。學校領導要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并且努力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從而減少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障礙。充分發揮領導的領導水平和用人能力,讓學生的受教育更加理性,體現教學的公平性和教育性。教師充分強調教材的新改革,并且將其實施到具體教學中,創造具體而有效的教學環境,為孩子們培養一種尊重別人、平等待人和平等合作的自強意識。教師要對學生的未來提供一種發展的機會,一方面能夠促進其成長,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能力,并且讓學生在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的同時也不斷地發展個人專長。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有力的支撐,成為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最佳連接,營造一個相對愉悅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是比較重要的事。教師要盡最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探索教學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
教學管理的重點是要積極引導,在一系列經驗和條件搭建的基礎上,教師要十分重視人文情懷,關懷自己的學生。與此同時,學校也要對教師予以人文關懷。學校要在進行校際合作的時候,多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案例性的指導,這樣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認識更加清楚。教師在開發課程時要有針對性,成為鉆研者,讓自身獲得成長。
校本教研是學校教研的一部分,通過相關的調研,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學習機會,也讓學校教研活動形成藍本,并且有章可循。這也客觀上促進了教研活動的推進,并且為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進步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體驗,對教學改革的益處也很大。之前的教師在教學以及管理中嚴重缺乏大局觀和全局觀,造成了教學管理和教學的巨大壓力,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反思,加強創新活動,將其作為實踐的引導者。學校對于教學的研究必須要從校本教材出發,成為實踐的重要力量和支柱。學生要配合教師的行動,通過對教師的相關行為的認可,從積極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個人水平。
新課程改革要對課程評價予以重視,大力倡導學生立足于當前發展現狀,進行自我評價和改革。學生要形成理論手段,乃是變革的重要意義。學校務必要建立評價反饋機制,來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在教師的積極努力下,要大力發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基礎教育課程的學習提供保障。同時教師要積極自我反思,提高教學水平。關于評價體系的建立,除了發揮教師自我評價外,也要充分調動一切力量形成綜合評價體系。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并且以自身專業的眼光來對學生加強要求。
新課標的改革是對發展評價做出要求,并且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對于教師的評價要從工作難度和態度以及工作量、三維目標的實現等角度出發,進行有機結合。教師的評價要尊重教師的個性特點和差異,給予極大的人文關懷,并且使之全面了解自己,讓學生獲得進步和成長的同時接受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課堂評價有助于教師挖掘更多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教師對教材的二次開發,要體現民族性和區域性的特點,充分地挖掘一切優秀的教學要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創意,形成自我創意風格的同時,要將教學價值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學生參與度高低也成為教學課堂評價的重要指標,一堂好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勢必很強,也能更好地調動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展現新的課程理念,也能將教學目標明確化,讓學生有效地參與課堂組織活動,這是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踐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0-140,252-260.
[2]陳旭遠.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91,15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