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寶
(山東省萊西市第一高級中學)
過程體裁法最早起源于英國,是由當時的學者貝吉和懷特提出,屬于綜合性寫作教學模式的一種,他們把此種教學法與成果寫作教學法進行了對比,對比出各自的劣勢及優勢,最后發現這兩種英語寫作方法可以進行互補,然后依據此理論,發明了“過程體裁”這種寫作方法。懷特和貝吉都認為,應該在寫作方法中加入各種要點,例如,語境知識、寫作技巧及目的等,這些要點的加入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輸入知識,讓學生不再無話可說,能夠調動起他們的寫作潛能。學生在練習完此種寫作方法之后便知道怎么去表達心中所想,總體來說,過程體裁法具有三個階段性。
閱讀范文:所有的寫作都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前奏,站在認知心理學的角度,閱讀模仿行為是一種主動性的、有意識的學習過程,其可以對學生對文本意識的理解起到強化作用,讓他們對體裁模式更為熟悉,對體裁產生一定的敏感性,從而變成知識在大腦中進行儲存。
分析范文:教師會把語言形式與結構相結合,在進行語篇教學的時候輸入句型與詞匯,培養學生的體裁意識。
分析模仿:提出相關話題范文,讓學生以各種形式進行分析模仿,這個通常用來加強篇章結構,對英語的句型和詞匯進行鞏固。
寫作模仿:題目設計得具有針對性,對學生進行句式、詞匯及時態的引導,用以建立特定的英語語篇。
獨立寫作:先讓學生用頭腦風暴形式對題目進行一定的分析,讓其產生靈感,再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讓其獨自寫成文章。
完善修改:制定一些寫作評價表,采用他評、自評的形式進行課后的自我反饋活動,達到對學生主體意識強化的目的。
讓學生準備一些寫作成長記錄的東西,讓他們把初稿、定稿及修改稿和評價之類的反思內容都存放進去,培養其自我監督、補償及評價的習慣。
例如,本單元的英語話題是“水的星球”,課型是綜合技能課。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求學生先進行文章的閱讀,讓其對文章的結構及基本寫作方法進行及時掌握,在這里可以先讓其閱讀文章Nature’s Nursery:Estuaries(河流入海口——天然養殖場)。讓他們首先理解到河流入口對人及動植物的重要性,先確定學生作為主人翁的環保意識,然后再開始讓他們練習寫說明文,文章的介紹過程和說明順序是需要學生進行掌握的內容。這節課程可以增加學生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讓他們對大自然由衷熱愛,從而對水資源及河海環境形成自覺保護意識。這節英語課是一節科技說明寫作課,在高中階段為數不多,主要是因為話題過于深奧,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這也是重難點課文之一。學生可以在課上分成三人一組的模式對坐討論,具體步驟如下:
話題預熱階段:每個小組應該在課前就翻閱好資料,對于課文圖片及段落抄襲或撰寫在100詞左右,各組成員之間都做好分工協作,例如:下定義,明步驟,改錯誤及分析功能等,最好是把對文章的表達做成海報形式,開課前貼到教室周圍,增加學習氛圍。話題可以是A mobile-phone-A friendon the go;A MP4-A loyal companion;How to surf/chat on the Internet;How to play computer games/download music等。
范文閱讀階段,運用一些快速閱讀技巧,對文章進行整體語篇的把握。范文的分析要明確文章的說明順序,找出篇章結構和主題句。對于佳句或者段落,必須具有強化文章結構與句型的意識。通過學習達到對文章的致用目的,學會獨立對文章進行撰寫。
模仿分析要通過對范文及寫作評價表格的對照,與他人進行文章的交換修改,可以把互評意見貼于評價表內,認為好的部分可以畫下笑臉娃娃。
展示佳作:以小組為單位,把一些好的文章或者高級表達方式,讓老師在講臺上進行點評展示,下課后再貼于公告宣傳欄之上,這樣可以增加寫作同學的自豪感。新課改后,外研版教材的使用為過程體裁法的實施創建起更好的發揮平臺,讓學生的寫作訓練變得更具有層次感,事實證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評價機制的運用。
總之,用書面形式表達英語,本身就是一個慢過程,需要循序漸進。過程體裁法源自國外,并且通過它在高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就能夠充分說明,這種方法是通過試驗驗證過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模式,它與其他方法的區別在于,學生在此種模式下,會更有利于思路的開拓,提高了書面表達能力,學生會自己去尋找想要進行表達的英語內容,使用起來非常有效。
[1]陳霞.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J].時代教育,2014(10).
[2]郭佳佳.從模仿到創新,寫作教學的必由之路[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5).
[3]孫鵬.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的幾種嘗試[J].海外英語,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