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權
(甘肅省臨夏縣田家炳中學,甘肅 臨夏)
情感溝通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所在。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課堂導入應重視解讀文本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表達,把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文本情感的挖掘結合起來,做到生本的銜接與融合,讓文本情感和學生的情感體驗融為一體,進行深層次的情感溝通。在課堂導入中的情感溝通方式可以通過以下五種方式進行。
語文教學本質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古人云:“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迅速。”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借以激發我們內心的情感。若要真正得到美的享受,音樂是必不可少的。文本也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它與音樂皆有給人以美感的相同本質,因此適時適度地用音樂激情,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就可以達到美育的教學目的。在語文課堂導入中加入樂聲也會調動氣氛,激發學生情感。例如,在講授《雨霖鈴》一詞的時候,可借助多媒體播放《雨霖鈴》的歌曲,讓學生感受“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氛圍,在熏染中進入詞的情境,再讓學生熟悉作者的處境,很多學生雖然沒有更多與此相同的人生體驗,但是經過這番淺層次的情感交流,詞情詞景也就不難理解了。這對深層次地探究文本內涵有很大的助推作用。同時,這種用音樂引入新課的方式也不顯得呆板,反而覺得輕松自然。既獲得了音樂本身擁有的美感,又為深入挖掘文本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再比如,在講授《一剪梅》一詞時,也可采用這樣的課堂導入方法。
這里的“感情”指的是感知情節。語文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如果學生不參與課堂,老師只是一味地進行枯燥的講解,就會回歸到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也會變得懶于思考,不去思考的課堂可想而知。所以,適當由學生完成課堂的某些環節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教授《小狗包弟》一課時,學生不了解那個特定時期的生存狀況,而要解讀這篇文章必須要細心品讀課文的故事情節。因此很有必要將這堂課的導入交由學生,讓他們講講自己養狗丟棄的經過,同學的講述對于學生來說,會有更多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主體意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高中語文課本中的一些文章,在文章結構、風格特點方面有相似之處。基于這樣的情形,我們可以將這些文章進行梳理串聯。在課堂導入中適當串聯回憶,能讓學生對文本彼此所表達的情感相比較,進而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在學習散文《六國論》一文時,我們可以將《過秦論》和《阿房宮賦》結合起來,回憶這幾篇文章的內容,分析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回憶導入,這幾篇文章在內容和風格方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在此可以將這些文章串聯起來進行解讀,并且從不同角度做一個比較。這樣也促使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情感溝通。除此之外,也可以將同一作者幾篇不同風格的文章作對比來導入。
情景的相互融合,情意的彼此融合,是創造審美意境的最佳途徑。情感溝通是從根本上落實情感教育的關鍵,更是語文課堂的關鍵。在教授大部分篇目時,作者介紹是必不可少的,離開背景對文章進行解讀會背離作者的原意,甚至鬧出笑話。這一環節看似平常簡單,但對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通過聯系背景“知人論世”的方法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文本的內涵。如《李清照詞兩首》,所選的兩首詞分別是《聲聲慢》和《醉花陰》。而這兩首詞寫作時間分別屬于李詞創作的前期和后期,前后期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所表現出的感情也有所不同,聯系背景可以將作者的處境融入背景故事當中,讓學生從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入手,探究詞作表達的情感。
文言文的導入有時可以通過分解個別字的字形、本義、引申義乃至它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等導入,也可通過對文本中的某個句子的賞析導入。如李密的《陳情表》一文中多次出現的“臣”字,既表現了李密對晉武帝的衷情,又體現了他對祖母的孝心。這類字有些是實詞,有些是虛詞。具體是哪個字,要看文章表達的是什么感情。再如李白的《蜀道難》一文,題目中的“難”既指的是蜀道的險峻,又喻指仕途道路的艱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樣重復之驚嘆,將詩人自己的強烈感情貫穿于全詩,不斷的驚嘆之情,無形中讓詩歌產生了一種強大的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領略了這些,就已經是進行了一次情感的碰撞,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生本之間的情感溝通。
總之,沒有情感溝通的語文課是空洞的,失敗的,是無趣的,沒有情感溝通的語文課亦是膚淺的,沒有活力的。課堂導入中的情感溝通能喚起生本之間的情感交流,也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一堂課結束少不了情感的升華,一堂課的開啟更少不了情感的溝通,有情感溝通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才會讓我們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