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智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甘肅 武威)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在面向未來的發展之路中如何自主探索和學習新的知識,因此除了要教授學生最基本的教材理論知識以外,還要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積極自主探索的學習意識。在新課改實施以來,小班化教學為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供了條件和基礎。本文以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的實踐為主,通過對小班學生的分組處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通過切實的教學措施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筆者所在教學班級擁有29名學生,這樣小數額的班級在小班化教學中具有較強的優勢條件,經過一段時間的數學摸底考試以及相關的學情調查,可以將所在班級的全體學生分成五個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采取各個層次的學生有機搭配,并在課堂之上采用U型而坐的方式,這樣能夠極大限度地增強學生的交流與合作。
數學教師要堅持在課堂之上始終擁有飽滿的情緒、生動的言語動作以及煥發的精神狀態,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感染學生,提升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教師也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學生,對學生給予充分的理解、關心和尊重。具體可以在每堂課的開課之前給學生五分鐘時間自由講課,例如在雞兔同籠的問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預先搜集相關的趣味故事,學生經過充分的課前準備,選派學生代表為學生講述雞兔同籠的故事及解題思路。此時登臺學生開始講故事“大約一千五百年前的《孫子算經》就已經提出了雞兔同籠問題,時間關系我直接將題目的古文翻譯給大家,書中提到籠子里既有兔子又有雞,從下方數有九十四只腳,從上面數有三十五個頭,問雞和兔子各多少只”,接下來另一同學登場“同學們,代數思想可以解決雞兔同籠問題,設方程式中雞的數量為x只,兔子的數量為y只,列方程式4x+2y=94,x+y=35,最終解出未知量x=23,y=12。”學生通過引入的數學故事會極大地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的濃厚氛圍。
要想在小班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利用實物教具或者物體,通過實踐操作教學既能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也能在高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中,幫助學生積極提高學習的興趣。在“走進圖形世界”的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預先準備好豐富多樣的教具,例如教師自制的立體模型、盒子以及市面常見的球體等等,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做出如下的要求:“同學們,下面老師將這些物體發放至每一個學習小組,由小組內部成員仔細觀察所得到的物體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然后小組內部進行總結,最后由各個小組選出代表一一匯報”,這樣在教師的整體要求下,各小組便會對所得到的圓錐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以及球體展開仔細的觀察并做好記錄和總結,最終通過匯報使得各個小組取長補短,都能夠通過交流得到想要學習的物體知識。這種實際操作的學習模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例如在初中數學三角形定理的學習中,具體請看下圖,∠C=∠B,然后可以判斷出AC=AB嗎?啟示該問題的本質在于怎樣證明一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已經接觸過的方法便是看圖形兩條邊是不是相等,能否通過特殊的證明方法來證明該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圖
因此,傳統的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方法便是作中垂線,然后證明相關的角相等,然后證明AC=AB,然后最終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結論。本題的證明中,教師可以積極為學生提供動手演示的機會,讓課代表下發教師預先準備好的三角形教具,其中兩個角角度相等,則要求學生在中間處對折,通過積極地演示以及這種創新的思維運用,來總結出“等邊對等角”的數學性質定理,這一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過程。
總之,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通過分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的采納,以及創新解題和教學方法的思維應用,最終成為擁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的社會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