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琪 楊冬梅
(河南省三門峽市實驗高中,河南 三門峽)
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從2017年開始,全國將開始高考綜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實施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科全國統考,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學科任選3科的考試成績。這意味著未來普通高中將出現20多種課程組合,而一般高中很難開出20個行政班,走班制教學模式的提出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走班制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科知識基礎及對學科的興趣、個體發展需求和未來職業規劃,自主選擇學科課程進行學習,突破傳統行政班授課形式,開展流動制授課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引領學生個體走向個性化發展、學生群體走向多樣化發展的新型教學組織形式。
實行走班制教學模式后,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和安排自己的課程結構,也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正確估計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走班制教學模式實施以后,學生的交往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行政班,而是擴展到所選擇的教學班中,學生的交往范圍變大,加大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更有利于同層次學生之間的競爭和合作。
走班制教學克服了以往教學模式的弊端,充分賦予學生主體地位,更加重視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讓學生獲得與本身狀況相適應的發展環境,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參考化學基礎情況和化學學習能力進行分層,采取定期流動制度,確保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為A、B、C三層:A層為提升層,學科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學習習慣好,成績優秀,重在拓展提升;B層為躍進層,知識基礎一般,學習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重在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遷移;C層為發展層,學科基礎知識較弱,學習習慣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重在夯實基礎。
課程體系分類:
提升層課程:化學既為高考選考科目,又是將來大學將要學習的專業,甚至是今后的職業方向。
躍進層課程:化學為高考選考科目。
發展層課程:化學為高考非選考科目。
鑒于以上分層考慮,教師對化學必修課程內容進行分層處理,并進行校本化改造,將必修課程分為對應的三個層次,最終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考慮到中學生由于認識上的局限,容易僅憑感性因素選課,可能造成選課的盲目性,為此,學校專門建立了課程管理網絡和選課指導制度,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確保學生從自己的實際能力與現實需求出發,有的放矢地選擇并安排自己的課程結構,構建適合自己發展的“課程套餐”,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進行化學走班教學的過程中,要“因生制學”,準確找到并及時填補學生發展的不足之處,實現每位學生各有所學、學有所得、得有所長的教育目標。教師根據教學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和調整,形成不同的教學路徑和方法,從而利于各層次學生的學習。
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要相互督促,共同優化發展,使得雙方在互評的過程中真誠相對,客觀評價。為方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校專門建立“評師建議簿”,發放于教學班,并定期收回,這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教學技能、更新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為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學校專門為每位學生制定“發展建議袋”,從而切實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
總之,走班制教學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新的教學模式已經全面展開,對化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方式、教學思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能夠切實落實新高考模式對化學教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