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勇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學,青海 海西州)
就我們當前的家庭組成來看,獨生子女居多,大部分的小學生在家里沒有玩伴,通常都是看動畫片或者是玩游戲,親子互動的時間都很少,所以他們生活面窄,單調且說話少,語言溝通能力差。普遍表現為不愿與人溝通,有時候別人問多遍都不愿回答;語言匱乏,說話缺乏規范性和邏輯性;不善于傾聽,在別人說話的時候不能認真對待,仔細聽。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分為三層:其一是家長。家長忙于工作,疏忽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或者是家長本身缺乏科學的語言能力,不能給學生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其二是教師。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重書面表達輕口語交際,重聽話說話輕溝通交流,重語言陳述輕情境營造。其三是學生。學生自身的抵觸和抗拒,性格內向膽小都會影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如何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拋磚引玉: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不考的內容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總是微不足道的,這種思想直接影響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尤其會限制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即便是素質教育的當前,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因此,在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上,我嘗試通過完善評價途徑的方式。如在語文考試中可以適量增加口語測試,并將測試結果納入總分中,提升學生的重視力度,從而認真對待,努力提高。而在評價的方式上,不能僅僅是說好或者不好,也不能單純給出分數,而是要根據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制作評價卡片。卡片分為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家長評價四個方面,這樣既保證對學生的全面評價,而且學生通過自我評價與反思,又能提升學生自己。師生、生生的互評,也會碰撞出意外的火花,提升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由于受到教育教學的限制,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口語交際課設置少,甚至是沒有,所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能單純依靠課堂上的40分鐘,充分地利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有意識地滲透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交際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自由、愉快的氛圍,活躍思維,激發表達欲望。如當一節課的教學中出現矛盾了,需要師生討論解決時,就是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好時機,教師要巧妙創設情境,鍛煉學生說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堂外挖掘口語交際平臺,在課堂創設交流情境。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應該放寬視野,尋找學生周邊任何可能出現的場景,豐富口語形式和內容訓練。如生活平臺,簡單友人之間的交際;如法庭平臺,根據實例,評判丑美;如會議平臺,就事論事;如商場平臺,扮演不同性情的小顧客……這些不同情境的創設,既能讓學生得到不同的體驗,拓展視野,又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主要場景,想要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各種語言元素,創設交際情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針對這一點,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嘗試:其一,利用課間交流,實施對話訓練。相比較于課上的安靜來說,課下可謂是嘰嘰喳喳不停,在自由而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想說什么說什么,沒有拘束,自然在表達方式上也比較隨心所欲。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的課間表達更加流利、準確、有條理。教師在介入上,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其二,活動后組織對話。每次小活動之后,學生都意猶未盡,這種情緒就會轉變成話語,想要一吐為快。教師就可以趁機組織學生進行對話活動,告訴自己的同伴,活動中的哪一個環節是自己最喜歡的,哪一個部分是自己感覺做到最好的,或者在哪一個地方得到了誰的幫助,很感謝他等等。陳述的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條理,指導學生表達清楚,表達合理。其三,利用電視節目扮演進行對話訓練。這一部分我多以學生最愛的動畫片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回顧動畫片的情節,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記憶,進行動畫重現,既考驗學生的記憶能力,又鍛煉表達能力。其四,利用突發即興對話。在課堂、校園、社會上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學生往往對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充滿好奇,這時候,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這既使學生受到了教育,又進行了口語交際的練習。
學生口語交際水平的提升,是一個效果顯現很慢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實現量變到質變,得到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