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桂祥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巴吉壘鎮中學,吉林 長春)
隨著我國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科學素養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于高中生而言,高中化學屬于其中的一門學科,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將科學素養應用其中已經成為必然發展的趨勢。基于此,不僅需要學生加強對個人素養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要提高整體素質,從本質上掌握化學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社會、自然以及化學之間的聯系。
高中化學課程中,涉及許多化學基本規律知識,其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包括化學反應原理、物質性質與結構以及電荷守恒定律等,而這些內容的學習通常枯燥、乏味,使得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再加之各項規律存在一定的復雜關聯,使得學生出現厭倦心理,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與之相關的內容實施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主動分析和理解相關內容,讓學生自主融入學習當中,進而促進科學素養的提升和培養[1]。例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課時,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知識以及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實際生活與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學經典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對其進行深入理解,例如2H2+O2=2H2O屬于氧化反應,那么2H2O=2H2+O2則屬于分解反應;Zn+2HCl=ZnCl2+H2屬于置換反應,上述三種均是氧化還原反應,但是上述三種屬于不同種類的四大化學反應,通過舉例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化學反應類型間的差異。與此同時,教師將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引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將重點集中在提高學生化學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方面。但是自新課標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使得部分教師扭曲了對化學課程教育的認識,忽視了對基礎知識的教育。在開展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因為未正確認識科學素養培養的正確含義,引發了許多不良后果。例如教學質量下降、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低以及化學教師教學觀念陳舊等,為了避免這些現象的出現,教師應明確科學素養的基礎,即雙基教學,只有讓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了化學基本技能和知識,才能夠促進學生自身科學能力的提高。
雙基教學的重點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現階段,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種[2],其一,組建化學興趣小組,通過小組討論和研究的方式學習教學內容,然后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讓每個小組將本組所學成果展現出來,最后小組之間互相評定,并由教師進行最終的系統性評價,通過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可以自主學習,進而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其二,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展教學,通過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啟發學生學習新的知識。例如,在教授化學平衡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入初中化學知識中的溶解平衡,在講述弱電解質的過程中,將電離知識引入其中,通過啟發式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其三,將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現實生活中涉及的化學現象有很多,通過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將化學實驗引入其中,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改變化學學習方式,通過不斷探究,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設計化學實驗,在此期間,加強對實驗可行性、科學性以及安全性的重視程度,利用化學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反應原理,與此同時,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實驗過程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和科學觀[3]。例如在進行“水蒸氣和鐵”教學時,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首先讓學生探究水蒸氣和鐵反應的原理,然后針對兩者間的反應設計裝置,以此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定位信息以及尋找信息的能力。在搜尋資源的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諸多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通過指引方式幫助學生優化試驗方案,并將一些外在因素排除。利用探究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素養。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提高,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