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鵬
(山東省臨沂市第二十中學,山東 臨沂)
如何讓初中學生喜歡上基本體育素養課堂教學?我們認為,一方面要繼續加強體育教學的改革,不斷改善體育教學條件;另一方面,體育教師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層次和專業素養,千方百計地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如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讓學生逐漸喜歡上體育課。[1]羅杰斯曾經指出:“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學,就在于搞清楚什么時候應該閉上自己的嘴……”近年來,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我國的體育依據新的《義務教育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改革力度是比較大的,如開始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認為體育素質教育的實施也要積極適應新的課程改革形勢需要[2],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的籃球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籃球學習的主人,本人通過初中體育的籃球教與學的實踐,總結與構建了籃球自主教學的特點、流程、運用,可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素質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
興趣是做好的老師。濃厚的籃球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籃球的主要心理基礎,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和運用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采用靈活多變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和發揮學生籃球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甚至志趣。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圍繞籃球的魅力來做足文章,如使用運球、投籃的技巧來吸引和帶動其他練習。
學習目標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適宜的目標還具有激勵和評價的客觀功能。學生為什么不喜歡上籃球課,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用“統一目標”來要求全體學生,造成體育尖子因太易實現目標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學困生因無法實現目標屢受挫折而喪失學習信心。因此,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實際水平的籃球學習目標,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層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教貴在有法而無定法。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如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等,教不同的動作要領,讓學生充分的練習。如可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不斷變換和更新教育教學和管理方法,采用誘導性、輔助性、轉移性等多樣化練習方法來幫助學生克服畏難的心理。而對于那些籃球學習有困難、有畏懼心理的學生一定要增加鼓勵支持幫助,減少批評指責,更不能直接否定。對動作好的學生,要及時跟進表揚肯定,更可以引導他們成為“小先生”,來幫助教師和其他學生。
即最普遍最有效的籃球學習方式。首先要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我們的籃球課不是為了把他們培養成運動員,而是要求他們通過籃球(或其他體育與活動)來調節情緒、強身健體,進而養成鍛煉習慣,奠基“健康生活一輩子”的追求。這才是返璞歸真的籃球運動初衷。因此,籃球學習的最初階段一定是讓學生有所體驗,而不是直接教給技巧。初始階段,教師要對學生要有信心、有鼓勵、有支持,給他一個籃球,給他一片場地,讓學生無拘無束地練習,“征服”籃球,從而體驗快樂和成就,在學習籃球的初始活動中實現身心受益。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指導學生獲得籃球技能,實現可持續鍛煉。
籃球技藝如運球、傳球等,需要不斷實踐才能習得。在籃球教學中,教師在示范了正確的單手肩上投籃動作之后,可以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分散練習籃球,這就是初步的“自主的籃球學習”。在《課程標準》新理念的引導下,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實踐中的學生的籃球練習,應給予更多的實踐機會,如籃球學習內容可以由三到五位同學合作探究學習,每位同學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嘗試的動作來交流學習,技能展示交流5分鐘再鞏固練習。這種實踐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自主的籃球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大量時間的體驗、實踐練習,已經獲得了一定的體驗和感悟,當然他們可能彎路也走了一些,但畢竟最終學會了籃球基本的技能,具備了一些運動能力和基本技巧,逐步養成了良好的鍛煉習慣,這就是一種創新、一種成功。如在一次學生自己組織籃球活動中,有的班級組織學生活動,如籃球運球接力比賽等很多活動和游戲,就很有創新性,還有滾球接力等,說明了學生在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也是核心素養體育課程落實要求的期望。
21世紀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專業知識和運動技能,也要具備良好的心理、體能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體育教學也有義務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籃球運動作為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籃球教學應該引起教師和學校的重視。促進籃球運動和籃球教學在某些方面上的改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3],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有助于培養初中學生的體育道德素質、體育能力培養、個性發展、維護身體健康的鍛煉習慣,為學生的“生命增值”[4]服務,是核心素養落實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