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峰
(江蘇省寶應縣畫川高級中學,江蘇 寶應)
政治課外教學的設計以課外活動為載體,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政治課的活動化教學,課堂內容的教學由課堂向課外延伸。與課堂教學活動相比,課外教學過程更容易體現學生探究為主的新課堂教學理念,把交互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融合在一起,以活動為基礎,激發起積極的思維活動,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以活動促發展,達到真正的主體主動發展素質全面提高之目的的教學。
師生共同探討大家關心的時政、社會話題。比如:我們展開對“三鹿毒奶粉事件”“CPI問題”“房價上漲問題”“世界氣候會議”等時政內容的討論、舉行“金錢與人生”“成功人士的素質”等內容的演講、舉行“投資理財方式”以及“選擇優秀,所以快樂”與“選擇平凡,所以快樂”等話題的辯論賽、舉辦“物價問題”“人生選擇”等內容的專題講座。
例如:在完成《經濟生活》價格變動的影響課堂教學后,我們組織了一次針對我縣房價上漲對我縣居民的影響的社會調查活動。
比如: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文化苦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精華》《半知一解——世界經典趣味哲學》《蘇菲的世界》等。
例如,在完成“權利與義務”內容的課堂教學后,組織學生針對校內的“白色污染”問題進行探討,學生在探討之余提出治理的合理化建議,并在全校師生中展開倡議、宣傳,并配合治理過程的監督與實施。通過實際體驗活動,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之余,對知識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教師避免給學生現成的結論或經驗,要求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進行探討,重視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的個人感知和經驗。例如,我們在實施課堂教學任務后,引導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去分析、探究現實生活中的經濟、政治、社會問題,立足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提出探討話題、分組搜尋信息、撰寫小論文、辦小論文板報。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既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又是實踐活動的設計者和創造者,因此政治課外教學同樣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索,成就感的獲得將會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使得學生的感性知識更加豐富,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熱情就更加高漲。
教師大膽放手不等于完全放手。政治課外教學要取得良好效果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學開展前,興趣小組的成立、小組成員的內部組織與管理的體制的建立、內部成員分工與協作的方式等都需要教師給予組織、宣傳與指導。不然,易造成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缺少協調性與整體性,影響活動效果。在教學開展中,要根據學生活動進程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給予幫助與指導。課外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合作、解釋和各種協調一致的嘗試,教師應積極地參與但不要過多干預。教學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反思與總結,撰寫有效的報告并組織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
(1)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課外活動
展開課外教學要結合學生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實際、本土生活實際,利用學生最熟知的內容,讓學生在第一手生活體驗中獲取新的認知。例如,我們為了幫助學生對金融危機有更多的認知,在學生中展開“金融危機對家庭生活的影響”的家庭調查活動,學生通過自己家庭的切身變化更直觀地了解金融危機的相關知識。
(2)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設計課外活動
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惑與問題,政治課程可以通過課外教學的展開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針對部分學生中厭學的實情,我們開展“選擇優秀,所以快樂”與“選擇平凡,所以快樂”辯論會,在思維的碰撞中幫助學生自我提升。
(3)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設計課外活動
時政往往是社會聚集的熱點、有爭議的問題、疑難問題,具有很大的思維量,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學生要有獨到的見解就需要更多的事實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這就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社會實踐天地。
政治課外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是政治課程的延伸,在內容和形式上是對政治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創新。一方面,課外教學要注重與課堂教學有機銜接,通過開設課外活動增強知識的趣味性、體驗性和生活性,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所以課外教學活動的設計不能脫離課堂教學內容,它是課堂教學任務的延續。另一方面,要注重通過課外教學活動為青少年學生提供豐富的社會實踐機會,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把課堂知識轉化為生活能力、創業能力。
政治課外教學活動的展開不僅能啟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學習生活、提升學習能力,它也是學校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所以課外教學活動在設計中還要結合校內外的其他德育手段,實現政治課外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班團活動、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等其他德育方式的資源整合。例如,我們組織“珍愛生命”的討論就是利用了班會的“生命教育活動”而進行的;我們進行“校園白色污染”問題探討,是通過學生社團來組織,借助志愿者得以治理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