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朋
(魚臺縣第一中學,山東 魚臺)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課題成果指出學生終身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培養和發展這六大核心素養,是我們所有語文教師應重視和努力探究的新領域。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勢必帶來語文教育任務的變更,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建立科學高效的語文課堂呢?筆者積極投身于新課程教學改革之中,嘗試提高教學藝術,優化課堂設計,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愛上語文課堂。
筆者通過聽課觀察和自身實踐發現,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往往公開課一般都很精彩,學生的合作互動良好,探究學習成果突出,課堂中亮點頻現,這當然和教師的精心準備有很大關系,但不能否認,學生的課前充分預習也起了很大作用;而與之相反,筆者聽過的一堂作文課教學就比較失敗,究其原因,是課前沒有安排學生預習,在課堂中,學生對需要評價的作文很茫然,很難有效開展討論。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采用“讀、思、做、記”分步預習法。“讀”,即細讀教材,品味內容。邊讀邊畫,畫出重點。“思”即對重點、難點,深思熟慮,達到融會貫通。“做”對課后習題,先試著解決,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記”對預習中遇到的難點、不理解的地方等,用不同的符號做好標記,提高聽課的目的性、針對性。教師指導下的“讀、思、做、記”分步預習,突出了自主學習,落實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的目的,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以問題學習為基礎才能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展核心素養,深入推進啟發式教學,最終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
在圍繞當堂課的教學難點、重點設計合作探究的問題時,不是直接把重難點問題拋給學生去思考解決,而是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思維習慣,深入推進啟發式教學,使學習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在教學《荊軻刺秦王》時,我首先讓學生小組合作解決文言字詞句,組內不能解決的,組間互動解決;然后梳理文章的大意,分析文章的結構;緊接著在情節中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探究荊軻刺秦王失敗的根本原因及對荊軻刺秦王行為的評價。這樣的問題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學生在解決環環相扣的問題中自然就解決了這一課的重難點。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并且使探究活動順利地向前推進并最終結出豐實的探究成果。比如,在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時,我本來圍繞“入夢原因”“夢中情境”“夢后感悟”三部分設計問題,但講到“夢中情境”這個環節時,原定是重點分析李白描繪的奇幻夢境,但有一個學生突然提出:“李白為什么要寫這些虛幻的夢境?”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多學生也表示了很大的興趣,筆者鼓勵學生自主討論,合作探究,最終學生得出了很精彩的答案。一節課雖然稍稍偏離預設的軌道,但也使學生轉變了學習方式,激發了他們合作探究學習的興趣,達到了意料之外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參照每個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滿足他們獨特的需要,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
第一,教師的作用應是導入、串聯、調控。教師在教學中有時應該像節目的主持人,在新課開始時,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一些實物、圖片、影像或多媒體課件等直觀的或形象的教學道具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情境。比如在講《雨巷》時展示油紙傘,在講《蜀道難》時展示蜀道的風景圖片,在講《林黛玉進賈府》時播放相關視頻片段等。當一個問題或有一個環節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過渡到另一個環節的學習中,及時調控課堂的節奏。
第二,教師的作用應是點撥、總結、點評。在學習中學生遇到困惑,通過討論仍不能解決時,教師就要適當進行點撥了。點撥的方式有多種,比如提示式的點撥、反駁式的點撥等,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巧妙地運用。當合作探究結束時,教師要作適當的總結和點評,便于學生認清知識的本質,系統掌握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養對高中生今后的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好了,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有利于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形勢下,我期待語文課堂能成為我和學生共同成長的堅實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