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左云縣高級中學校,山西 大同)
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課堂氛圍較為沉悶,缺乏生機,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學中只注重對于學生的高要求,缺乏教師對自身教學的反思;教學評價較為單一,將分數作為評價學生數學水平的唯一標準。
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這種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所倡導的“生本主義”的教學理念相違背。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貫徹生本教育的理念,就需要轉變教學思路,將教師主導的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從“讓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被動聽課”到“積極參與”。具體來說,可以通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翻轉課堂的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等,體現“生本教育”的理念,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起著主要的引導作用,同時也是課堂氛圍的營造者。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加高效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要想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經常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并將這種情緒傳染給學生,一個“面帶微笑、詼諧有趣”的數學老師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結合生活示例,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從而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數學問題,并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生提出了高要求,老師自身也要不斷進行反思,不斷發現新的問題,提高對于自身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多年都是沿用同一套教學方法,缺乏對自己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思考。而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反思性”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教師進行及時的反思和調整,從而尋找到更好的教學模式,把握好教學節奏,提高教學效率。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反思教學的各個環節,客觀去看待教學的整個過程,并從中發現問題,尋找更好地解決問題的方式。具體來說,教師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策略、師生互動等進行方面進行反思,不斷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通常是以課后習題練習、階段性考試的模式來檢查和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以此來評判學生數學水平的高低。殊不知,這種教學評價體系是非常片面、武斷、不科學的。新的課程改革明確指出,高中數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幾何空間認知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互動交流、團結協作的能力,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學應當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為目標。而傳統的“分數至上”的評價方式顯然不能夠對學生的綜合數學素質做出全面、客觀、正確的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學生課堂聽講的認真程度、課堂參與的積極程度、與其他學生交流學習的情況、提出有價值問題的次數、提出新的解題方法的次數、動手操作能力等,對學生做出更加豐富、立體、全面、客觀的評價,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
高中數學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多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并努力構建豐富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全面了解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而真正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