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瑾
(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九中學,甘肅 蘭州)
高效課堂是隨著新課程改革應運而生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使得教學資源最大化的同時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構建高中化學的高效課堂成為當前高中化學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但是目前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仍有許多高中化學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掌握課堂的話語權,學生完全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分析和探究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創新型方法。
問題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起點,問題的解答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最終結果。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高效課堂的最終體現。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問題的重要作用,充分結合教材的基本內容進行問題內容和提問方式的設計,讓問題能夠真正啟發學生,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讓學生自主探究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塑料、纖維和橡膠”時,一上課筆者便對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
師:我看大家平時都喜歡喝飲料,那么大家知道飲料的瓶子是什么材質的嗎?
生:當然是塑料做的了。
師:非常好,那你知道塑料還分為哪幾種塑料嗎?可以用塑料瓶和塑料袋對比。
生:一種是軟的,一種是硬的?
這時班上的學生哄堂大笑,回答的學生撓了撓頭,也笑了起來,隨即筆者便對學生說道:“該同學說得非常具有幽默感,不過說得不具體,下面還是跟著老師一起翻開課本,看看塑料都有哪些特性。”這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了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高中化學中涉及了許多的化學元素、化學公式和實驗,學生很難對這些專業且抽象的化學知識有深刻的理解與記憶,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將與化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和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化學元素和化學反應,建立起生活和化學之間的緊密聯系,明白化學的實用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金屬的腐蝕和防護”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中探索問題答案,如,在生活中,人們常用的晾衣架,外面會有一層橡膠包裹著內部的鐵,防止在使用中鐵與空氣接觸發生氧化;校園的鐵圍欄會定期由工人刷油漆,防止圍欄生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當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金屬防護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金屬腐蝕防護的知識。這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景,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了學生的生活感受。
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逐漸走進了校園,走進了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直觀的感知,掌握學習重點和難點。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將化學知識中一些難點制作成包含圖片、視頻的課件,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形象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形成直觀感知,從而讓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推動教學進程。例如,在教授“原子結構”時,由于原子是微觀形態,學生不易觀察與理解,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介紹原子結構的視頻,讓學生從視頻中了解原子的構成,讓學生產生直觀的視覺感受。這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化成了直接經驗,增強了學生的感知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滿足學生差異學習需求、提高學生化學素養和科學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充分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通過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融入生活元素,幫助學生理解,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形成直觀感知,從而讓學生能快速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真正構建出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