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敘永縣分水鎮初級中學校)
初中地理是初中基礎教育的一大構成要素,對于一些初中生來說地理學習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在他們看來,初中地理學習不僅僅需要進行知識要點的記憶,更需要他們進行知識要點理解。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更是學生進行初中地理學習的好幫手,因此,地理教學過程中更是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讀圖興趣,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在知識記憶以及知識理解過程中能夠借助地圖的效用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強化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能力。
所謂趣味讀圖法,主要是讓學生能夠依照地圖上的專業符號標注,實行地理名稱的識別,可以借助自主設置旅游路線等方式來進行趣味讀圖學習。比如,在七大洲的系統學習模塊,可以在地上或者黑板上畫一個七大洲的位置圖,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習小組都設置一個位置,讓教師和學生進行不同大洲的提問,根據不同大洲的輪廓特征進行提問,說到哪個大洲就要站在哪個大洲的位置上,或者用手指出大洲的位置,采用搶答的方式,哪個小組的回答正確率最高就獲得一面小紅旗,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讀圖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制訂“旅游計劃”,通過地圖旅行法讓學生對地圖進行探索,比如將上海作為出發地點,去金字塔之國旅游,沿途需要路過哪一些港口以及海洋,途經的國家有什么地理特征,按照地圖的順序進行描述,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的同時還能夠獲取更多的地理知識。
順序讀圖法是地理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讀圖方法,對于強化學生自身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重要的協助作用。例如,在中國的民族分布這一模塊的學習中,針對民族的分布圖可以運用層次順序法,采取分步觀察的模式進行地圖的信息讀取。首先,要觀察地圖上民族的分布是不是比較均衡,看一下哪個位置的少數民族分布得更多一些。其次,觀察地圖,看一下我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存在于哪個省或者哪些區域。從東往西或者從北往南,有層次地敘述大致分布著哪些少數民族,借助有步驟并且有層次的看圖方法,讓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獲取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有助于學生系統的知識體系的形成以及完整的知識結構的構建。通過亞洲地形分布圖,可以借助方位順序法,對整個的亞洲輪廓圖進行概括,東邊的島嶼,南半島,中間有高原,四周有山脈。隨后可以依照南北進行島嶼的記憶,東西記半島,旋轉記高原以及山地的順序實行復讀。在長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運用流向順序法,依照上游、中游、下游的順序進行黑板略圖的繪制,對于長江的水文特征進行條理化的闡述。
所謂疊加觀察法,主要是將具備因果關系的圖進行重疊實現細致的觀察與探究,比如在“中國的自然資源”這一模塊的學習中,通過疊加觀察的方法進行系統性的復習。第一,要對中國的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自然資源圖進行疊加,在地圖上對中國的主要氣候類型、河湖、農業帶、礦產以及山脈等要素的大致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系統性地對中國的農業以及工業布局的特征以及原因進行分析。這樣就能夠對工業以及農業發展與人口資源之間的影響關系十分明了。讓學生能夠通過讀圖進行地理知識要點的總結,能夠了解地理特征以及地理應用規律。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中國的疆域以及人口的學習中,將中國的地域圖與人口圖進行疊加,培養學生獨立觀察以及探究的能力,在地理位置與人口密度對比關系協助下進行地理知識的總結。通過疊加觀察法將零散的地理知識匯總起來,將圖表與圖表之間形成聯系,強化地理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
拼填補匯方法是將地圖信息進行補充,強化對地圖進行地理信息的理解,提升學生對于地圖的應用能力。比如在中國的四大高原的學習過程中,將三大高原或者兩大高原呈現出來,可以通過讓學生補圖的形式,對地形類型進行判斷。拼圖方式可以讓學生將不同的大洲進行完整地圖的拼圖,還可以對中國的行政區圖進行拼圖,有效地強化學生對于地理區位的記憶。涉及河流的學習過程,可以讓學生將河流的流經區域進行圖形的填寫,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要點。初中地理教師還可以將山脈作為一個骨架,讓學生在這個骨架的空白區域進行地理信息的補充,將地理知識學活,靈活地進行地圖的應用。補圖也是填圖的另外一個表現形式,對于山谷風、海陸風以及熱力環流進行箭頭的標識,讓學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識,鞏固記憶。繪圖是對學生的考驗,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行地圖的繪制,比如我國的地理位置的繪制,讓學生既能夠記憶地理知識,還可以靈活應用。
初中地理學習具備一定的技巧性,掌握讀圖方法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的地理學習有著助力作用,促進學生地理素養水平的提升。
[1]劉茹.基于微課教學手段的高中生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李明杰.初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15(31):113-114.